對于吳鎮江這種程度的配合,既代表了他投入大涼王朝的決心,同時項陽也不能沒有表示。
他直接傳了一封親筆信回到關中,交給易安。
這次率軍支援荊州,為了防止某些“意外”,哪怕他們要快速入山逃走,撤回關中的時候,也不會將玉璽等重要物品丟失,所以項陽是將其留在了關中。
他在親筆信中,夾了一封圣旨,對于吳鎮江直接進行敕封,封其為宛城太守、列侯。
這個封賞是非常講究的,本身還算大方,也對得起吳鎮江對他的支持,但是又沒有夸下海口,算是比較“實際”的封賞。
若是項陽張口就要把吳鎮江封為荊州刺史之類的,那完全就是給吳鎮江畫餅了,吳鎮江自己也不會信。
而且,項陽直接開始對吳鎮江的手下進行一定程度的特訓。
時間有限,而且他們雖打退了魯真軍,還是被大諸侯盯著,所以不可能像大涼軍一樣進行長期特訓,不過已經足夠讓他們掌握各種新式武器包括炸藥包的存放運輸與戰場使用,即使項陽不在,他們也能利用各種新式武器作戰,足可抵御周圍的強敵,一直堅持到大涼軍主力來援。
接觸到了這種可怕的武器,吳鎮江等人又驚又喜,連這么強大的武器都交給他們使用,足可說明朝廷之誠意。
不過,項陽并沒有把炸藥包的制作工坊移到荊州之地來。
其一當然是必須要留一手,哪怕現在他已經非常信任吳鎮江,但是炸藥制作可是能稱為國之重器的東西,豈可置于不穩之地。
其二,則是項陽雖然幫著打贏了東西兩個方向的大戰,將兩大諸侯全部擊退,但是荊州的地盤還是那么大,只是掌控著區區幾座城池,連一郡之地都不如。
在這種較為狹窄的地域之中,是無法進行大規模的作坊建設的,最多,項陽可以把某些民生作坊在荊州本土建設起來,這樣他麾下的商隊就可以在這里直接拿到貨物行銷天下,不需要通過長長的山道。
大部分事宜都需要比較長久地建設才行,所以項陽為吳鎮江做出規劃,而且之后會提供工匠方面的支援,之后就由吳鎮江來主持這些大事。
這對于吳鎮江來說,同樣也是一個鍛煉。
吳鎮江畢竟是“義軍”出身,對于領兵作戰,他至少是合格線以上的。
但是在治理地方,他卻缺少足夠的手段。
項陽的安排,也算是給他增加一些治理地方的經驗。
雖然對于吳鎮江會有足夠的“獎賞”,但是項陽不會因此犧牲百姓,一個郡守在此時代,對百姓的生活影響太大了。
如果吳鎮江真的不適合治理地方,他會將之調入軍中,再酬以高位。
之后,項陽帶軍回到關中。
這里,才是他接下來要應對的主戰場啊。
易安等人齊聚關中相迎。
項陽看著自己許久不見的愛將們,心情也是大好。
“呵呵,朕不過是去荊州打了兩場勝仗而已,你們也不必擺下這么大的陣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