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后的漢中多為坦途,但是敵軍亦有城墻可倚仗,
(本章未完,請翻頁)
能提前出擊讓他們的準備時間越少越好!”
許伯安皺眉道:“但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準備時間就更少了呀,攻城戰不論如何,都意味著巨大的傷亡呀,這對于我們還是很不利的吧?”
許伯安據他自己的觀察,雖然大涼軍的士氣軍紀都很出色,稱得上天下精兵,但是兵力上依然是偏少的,這次能騰出兩萬兵力進攻漢中,就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若是這兩萬人拼光了,大涼王朝絕對沒有多余的兵力支援漢中,那么就連冬陵關都未必能守得住。
本來以許伯安的想法,他們既然攻占了冬陵關,就等于打開了進攻漢中的門戶,之后再也不用擔心會受到漢中軍的地形優勢反擊。
而冬陵關對于漢中的重要性,張越等人自然深知,他們一定會組織兵力進行反擊。
大涼軍這兩萬軍隊,雖然進攻漢中城是不夠的,但是守住冬陵雄關還是沒有問題,完全可以借助于冬陵關的地形,以守待攻,消耗張越軍的兵力,等到敵軍兵員傷亡巨大,士氣低落的時候再想辦法嘛。
然而,他這種計劃早就在項陽的腦海中盤算過,而且給否掉了。
這種以守待攻的辦法的確穩妥,但是他們的戰果可不僅僅局限于冬陵關啊,而且以大涼軍的戰力,若僅僅是想守住冬陵關,兩萬兵力也未免太過浪費了。
他必須進攻,趁著這種亂局才能奪取最大的利益。
項陽讓許伯安專心負責聯絡其他家族之事,畢竟奪下漢中之后,對于漢中的治理還要依靠著那些家族,同時,若是短時間內,有更多的家族投向大涼王朝,還有額外的好處。
而他自己,留下四千兵力守城,他則帶著一萬五千大軍,快速出擊。
冬陵城中本來還屯有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若要進攻漢中城,這些東西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項陽連這些現成的攻城器戒都沒有帶上,完全以拼搶速度為先。
他知道,作為潰兵,漢中軍大部分士卒會慌不擇路地逃入山中。
山中的地形會給他們虛假的安全感,但是這樣就使得敵軍錯失了快速向其他地方通報軍情的機會。
而少數的將領逃出,則會選擇最近處的城池,這樣既能躲在安全的城池內,不用害怕被敵軍搜捕,而且也算是找到了友軍,可以把戰事失利的軍情快速向后方通報。
項陽所搶的,就是這個時間差!
他知道,自冬陵關以南,最近的城池,與直通漢中的大道其實是錯開的。
也就是說,從冬陵關逃出來的,能知道完整戰情的將領,會先走個遠路到最近的城池,然后再從那座城池派出探馬傳信兵,向后方傳遞緊急軍情。
大涼軍卻可以切入一條直線,順著大道快速行軍。
項陽也沒有忘記,派出一些快騎,搶到對方的前面,對所有傳信的探馬進行截殺!盡量延遲后方的漢中城得到軍情的時間。
他們一路上無視所有的小城池,直撲向漢中城。
沿途之上,倒也有些巡視的軍隊發現了異常。
但是他們都是小股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