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有些失望,既然他向王仁青表達忠誠,當然不可能忠于朝廷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霍南雁續道:“但實際上,上黨郡太守卻是并州的土大王,因為上黨地處于整個并州的最東南,而且當地比較富庶,與冀州、兗州、洛陽等地都有接壤,勢力非常復雜,使得上黨郡守可以如魚得水,在各個勢力之間游走。”
項陽敲了敲桌案:“既是如此,那就先不去談它,上黨郡應該是我們最后攻略的方向,若是實有不便,等到掌控并州之后,以后再向東向南擴張之時,再進兵上黨不遲。”
“那,我們就說說王仁青的軍力分布吧。”
“王仁青共有三十萬大軍,其中調撥了十萬之兵在北方,嚴防雁門云中二郡,自從河東之戰后,他們更是對北方交通嚴防死守,既是防止雁門軍突然南下偷襲,也防止幽州等地私下與雁門郡的聯系。”
要這么說的話,王仁青直接派出了十萬大軍倒也不算夸張,這支大軍肩負的任務其實不少,同時也證明了王仁青對于霍成的忌憚。
“另外,他還要調派八萬多的兵力,監控各個大城,同時也是尋找破綻,想要對這些大城池一擊而克,再扣除各城的守軍,王仁青可以派來正面與我軍作戰的,大約在十萬人左右。”
聽到霍南雁的分析,所有將領都覺得壓力陡輕。
之前聽到王仁青有三十萬大軍的時候,他們還是比較緊張的。
這次他們能調動五萬兵力來到河東,已經是難得的大手筆了,不過跟敵人對比起來,立即居于下風。
不過,如果只是十萬軍隊,而他們與雁門軍合兵一處,扣除留守河東的,還能出兵四萬多人,比例接近一比二。
相對于大涼軍過去打過的大戰來說,這樣的兵力對比,已經是少的有“富裕”仗了。
霍南雁之前也沒想到,大涼軍竟然能調來這么多兵力,忍不住想象著道:“自從裴鶴大敗之后,并州的軍隊面對我們應該有心理上的劣勢,我們大可以正面先試試王仁青大軍的斤兩,只要能將他們突破,并州將由我們長驅直入,再也沒有能阻擋我們的力量!”
項陽微笑道:“想法不錯,可惜,此戰未必會這么順利吧?”
“王仁青乃是并州的地頭蛇,他對于并州各處的地利是比我們更加熟悉的,而且經過了河東的大戰,他不會低估我們的戰力。”
“所以,只要王仁青肯與我們交手,必定會占有地利因素。而王仁青手下的將士在自己的家鄉守勢作戰,士氣必定高漲,足以抵消裴鶴大敗的影響。”
“再說,哪怕王仁青軍初戰不利,我們也很難通過一戰就將他們擊潰,若是王仁青曉得厲害,不再與們野戰如何?他們完全可以依托于有利的地形與城池,坐等我們主動進攻。”
霍南雁越聽臉色就越差,項陽所說的局面,她還真的無法破解。
他們不管戰力多高,士氣多高昂,如果要強行攻城的話,損失必定很大,哪怕最初能得手,隨著兵力的折損,最后必定會受挫于對方,若是士氣翻轉,王仁青再看準機會一舉反擊,后果不堪設想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