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的大涼軍!”
“將軍,我們現在怎么辦啊?”
他們雖然有足足兩萬大軍,但是一路急行而來,又疲又累,根本不可能借勢攻城。
何況敵軍既然設下就計謀引誘他們前來,豈能不作準備?此時他們若強攻壺關,必吃大虧。
為首將領猶疑地道:“既然是敵人之計,為何我軍趕來之時沒有遇到伏擊呢?”
“罷了,現在我們立即撤軍,不可與敵接戰。”
以他們現在的體力與士氣,哪怕只是敵同等數量的敵人野戰,也很可能會戰敗,只有趕緊退回自家關隘,才能得到絕對的安全。
手下的士卒紛紛叫苦。
他們才剛剛一路跑過來,現在又要往回跑?山路是這么好走的嗎?
那些當官兒的,自然有馬匹代步,但他們普通的士卒卻要把兩條腿跑斷了!
不過,軍令不可違,他們只能垂頭喪氣地跟著自家將軍往回跑。
來時容易去時難!他們能順利地殺到壺關城下,但是想再回去,路已經被斷了。
項陽決定不在道路上伏擊他們,就是打得這個主意。
若是半路強襲,雖然能取得極為可觀的戰果,重創這些王仁青軍,但是也能讓敵人快速反應過來,敵軍只要脫離戰斗,就不會再向壺關殺來了,只會快速回到其他的關隘死守不出。
項陽臨時改變計劃,直接將他們放到壺關城下,然后斷其歸路。
此計雖然不能在第一時間給敵軍造成重創,但卻同樣可以好好利用地形的優勢,同時,讓這兩萬大軍難以返回。
項陽分出三千大軍守衛壺關,以六千大軍守住兩處要害山口,擋住想要撤回去的兩萬敵軍,剩下的一萬軍隊輕軍急行,一路直殺向各處關隘,借著敵軍兵力空虛之時,一鼓作氣地拿下幾座關隘。
剩下的關隘必定是防備還算嚴密的所在,項陽也不心急,只要把敵軍這兩萬主力困在這兒,不愁拿不下它們。
王仁青的大軍急眼了!
這是栽進絕地了呀!
壺關之外,有一片地區還是可以活動的,比如說安月等人設伏的山谷,其實并不能困死一支大軍。
這樣的地形,也給了他們虛假的安全感。
若是他們想要再往遠處走,那就必須要經過兩處山口了。
大涼軍沒有急于向他們進攻,就是死守著山口,坐等他們自己來攻。
“將軍,這么艱險的地形,怎么打呀,我們的兄弟都會送在這兒的!請您三思啊!”
“將軍,我等至少也有兩萬大軍在此,敵人根本吃不下我們,否則的話,早就跟壺關之敵配合,兩面夾擊了。”
王仁青軍主將氣得一鞭子抽在那些手下的臉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