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事情也證明了魏南鄉與范鵬的猜測并沒有錯,傅宏的確是杞人憂天了。
項陽直接表態,不需要傅宏的天水軍正面作戰,只要他們的騎兵多出現在戰場附近游蕩,打牽制戰,哪怕牽制到敵軍一部騎兵之后也不交戰,拉著他們在外圍轉圈圈,也算是天水軍作出貢獻了。
至于何時全力發起反擊,也由傅宏自己在戰場上判斷好了。
傅宏聽到魏南鄉的回報之后,大喜過望,疑慮盡去。
他帶到戰場上的必定全是騎兵,就算他們打不過祖戰軍,至少也能跑得過呀。只要傅宏不作死,自己鉆進一個難以逃出的絕地,那他隨時可以撤退。
傅宏趕緊把這個消息傳至全軍,這也算是穩定軍心的一環。
在大敗之后,傅宏的威望降到了極低的低點,所以他要持續帶著大軍出擊,只怕會受到部下的各種抵制,就算大軍出發,也可能會不斷出現逃兵。
他對于跟祖戰軍開戰有這么大的抵觸,其實也不全是拖辭,是有著實際的困難的。
傅宏必須讓手下的將士們知道,他們雖是“主動出擊”,但并不需要跟祖戰軍正面硬碰硬,消除他們的心理陰影。
至于傅宏自行決定的“出擊時機”,呵呵,那自然是等到祖戰在正面戰場上已經失敗,他有機會痛打落水狗,才會放心大膽地進攻。
真出現了那種時機,也就不需要擔心將士們還有“心理陰影”了,對一幫敗兵潰兵,有什么好懼怕的?
傅宏的手下還不至于這么沒出息。
傅宏卻沒想過,他自己的想法已經夠沒出息了。
……
祖戰知道項陽一向膽大包天。
即使他們的兵力優勢,大涼軍也隨時可能先對他們發起進攻。
所以,祖戰嚴令手下將士提高警惕,不要輕易被突襲得手。
然而,現在祖戰一方的大軍情況非常微妙。
他自己親信的金城軍自然是踏實地執行著自家將軍的命令,提高警惕。
但是,現在有相當一部分金城軍被分到了李褚的手下,而且祖戰更加不可能指揮得動遠道而來的兩萬余援軍。
這部分兵力占到了大軍的一半之多,他們完全不在意祖戰下達的命令。
李褚和蘇輝正是借口祖戰軍敗于大涼軍之手,才從祖戰的手中搶奪到了此次大戰的主導權,他們自然要表現一些對大涼軍的輕視態度。
項陽這些天已經廣派偵騎進行試探,敏銳地把握到了兩股敵軍的不同態度。
項陽與他帳下的大將們經驗太豐富了,通過兩軍的表象,很容易就猜測出了敵軍內部的不同心態,更進一步完善了他們針對祖戰的戰術。
兩支小股騎兵分別以極快的速度對兩部分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