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動手,讓手下做好警戒工作,不要被張何對自己的大營發起突襲,然后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魏家堡身上。
魏家堡仗著后面有大涼王朝撐腰,多次忤逆于他,完全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過去,魏無忌懶得南下跟他們一般見識,這次就要狠狠給三大家族一個教訓了。
哼,不要真以為來了個大涼王朝的殘途,漢民就能趴起來了!
魏無忌早就已經忘記了,他自己的家族也是漢民與異族的混血,身上也是流著漢民的血的。
讓魏無忌又驚又喜的是,他領軍南下進攻魏家堡的時候,遭遇的阻擊竟然很小。
明明大涼軍已經快速將祖戰擊退,剪除了所有后翼的威脅,為什么還是沒有支援魏家堡呢?
魏無忌將前線作戰分別交給了三名義子,他自己就有時間和精力思索整個戰局。
不過,對于大涼軍的選擇,他是怎么都看不懂的。
“呵呵,或許這只是說明了在大涼朝廷的心目中,他們真正的重要性吧?三大家族白白對大涼朝廷獻出了忠心中,結果遇到這等危機,竟然連援兵都等不來。”
魏無忌對于大涼朝廷其實并不算了解,所以他只能把過去對大涼王朝的印象與各種傳聞與項陽帶領下的朝廷“結合”起來,得出了他自認為正確的結論。
這讓魏無忌對大涼軍產生了些許輕視的心理。
或許大涼軍在戰場上的確是非常可怕的勁旅,但若是不重視對當地勢力根腳的照應,讓當地勢力離心離德,那絕不會有好下場。
魏無忌將他的想法與三名義子進行交流,三名義子也大體認同他的判斷,所以進攻魏家堡之時更加肆無忌憚。
魏無忌在猜測著項陽的舉動與用意,本能地占用了大量的精力,而這些精力本該讓他更加提防著武威軍的舉動。
就在他們費盡心思猜測著其他人的動向時,現在的武威軍中氣氛卻非常輕松。
張何親自在大營中觀看著手下的軍士進行射箭嬉戲。
比起東部涼州各郡兵,他的手下更加擅長于騎射之術。
而且,得益于東西部的貿易路線,武威郡擁有更多的錢糧來武裝他手下的騎士。
一般人們在分析涼州局勢之時,更多的是通過掌控地域多廣以及兵員多少來判斷其實力,所以將涼州分別按七個郡的“郡守”劃為第一線的勢力。
但實際上,張何的實力已經遠勝過其他的“郡守們”。
對于這次出征,他沒有半分的心理壓力,因為早已經算計多時,其他人則是臨急應對,單從“廟算”這一項上來看,他們已經占盡上風。
張何知道,現在不論是東部涼州還是大涼軍都對他的動向猜測頗多,但是他們只會是白費心機。
或許在大涼軍看來,自己接連調動的軍隊,不管是祖戰軍還是比汗氏族都被他們所擊敗,應該是把自己逼得非常狼狽,但是,他也正好通過大涼軍之手削弱他們,免得這些人實力擴張之后不聽話了。
現在他跟大涼軍之間才剛要分出勝負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