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諸雄,相對于中原霸主們來說,有一個明顯的弱點,那就是最頂級的勢力對于地域的劃分非常嚴重。
基本上,幾個頂級諸侯,就是一郡一個,各自掌控一郡。
這是因為涼州之地,地廣人稀,如果不考慮異族的因素,其實利益分配很容易達到“平衡”。
而且他們針對商隊,都是通過馬匪勢力下手,幾乎不需要自己動手。
最多是武威張何等占據絕對優勢地理位置的諸侯們,能多收些“過路費”罷了。
再加上,過去的涼州還要時刻面對著大涼王朝“平叛”的壓力,有時甚至要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異族與大涼王朝,這就造成了他們彼此之間的攻伐并不多見。
各大諸侯面對的,都是實力遠在他們之下的中小馬匪勢力或者異族的壓力,使得他們能比較輕松地在自己的地盤上稱王稱霸,沒有對手,對于其他人的實力,只能通過偶爾的小規模沖突來測試。
所以祖戰對傅宏的出兵,打破了涼州多年來的平衡局面,但也只有這一例而已。
張何也好,魏無忌也罷,之前面對中小勢力時毫無敵手,讓他們更習慣于高估自己手下將士的戰例,至于真正的強弱,那得彼此打起來才知道。
魏無忌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他過分高例了失去后援之后的軍隊戰力,自以為是地覺得,南邊好歹也有三萬之兵,而且有他的幾位義子主持大局,就算打個折損,也能發揮出兩萬兵力的戰力吧?
如此一來,他們等于是接近三萬打四萬,即使吃點虧,但還有兩面夾攻的優勢。
不論武威軍進攻哪一個方向,只要能稍加堅持,等到另一邊方向的援軍趕到,就足以扭轉戰局,甚至擊退武威軍。
然而,等到武威軍真的發起進攻,那種雷霆一擊的威力,簡直讓魏無忌的大軍不寒而栗。
魏子義等人拼盡死力才能擋住武威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而且無論他們想出什么辦法,下了什么樣的賞賜,竟然都無法振奮起低迷的士氣。
背后沒有依靠,使得他們的將士,都意識到自己成為了一支孤軍,這種認識之下,怎么可能有太高的士氣?
魏無忌的幾個義子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真正毫無私心地團結在一起,竟然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
可惜的是,僅靠著他們的團結,已經不足以扭轉戰局了。
好不容易堅持到魏無忌帶領著援軍趕到,他們的大軍已經潰散了超過一萬騎,剩下的兵力也在崩潰邊緣。
魏無忌本是滿懷信心而來,看到這一幕,心里瞬間涼了半截。
他只有六七千騎,不是六七萬!就算現在果斷地加入戰場,也無法扭轉戰局了呀。
更讓他痛苦的是,現在的魏無忌并沒有選擇。
本來還在堅守的將士們就在盼著他的援軍,假如現在魏無忌不戰而退,另一邊的將士必將從心理上直接崩潰,魏無忌以后連收攏敗兵都沒有了,以后他只能帶著剩余的一萬騎兵……這,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能擋得住武威軍的持續進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