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為了相助吳鎮江,在荊州扎下一根釘子,大涼軍也重重地得罪了魯真勢力。
現在魯真勢力終于是緩過勁兒來,只要大涼軍再次踏足荊州,他們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其他的勢力如孫梟等,則是敵友難辨,但至少不可能成為大涼軍的倚仗。
真正能成為大涼軍助力的,自然還是吳鎮江了。
自從上次大戰過去,吳鎮江算是咸魚翻身了。
首先,那一場大戰,大涼軍與吳鎮江乃是最大的贏家,自然而然帶來的巨大的勢力擴張。
哪怕吳鎮江并沒有攻下幾座大城池,但是周圍的勢力也會自然對他們產生畏懼,不敢再招惹吳鎮江,任由他從容發展,擴張勢力。
其次,吳鎮并的“背后”,漢中勢力的張越早就已經被項陽鏟除掉了。
而且漢中落入大涼王朝的掌控之中,還可以成為吳鎮江強有力的后盾,不但在商業產品上互通有無,甚至可以直接進行一定的軍力支援,讓吳鎮江在荊州如虎添翼。
最后,當然是項陽領軍回歸的時候,給吳鎮江留下了一些強有力的幫手,足以輔助他應對各種意外。
吳鎮江接到消息之后,立即帶著少量親隨與莊安前來迎接,面見項陽。
莊安之前是負責整個荊州地區的秘密商隊負責人,上次項陽領軍從荊州退兵之后,就把他留下來在吳鎮江身邊參贊軍務。
莊安現在還能得到所有荊州地區的秘密商隊的情報支持,再加上莊安本身心思靈活,對于地方局勢一向有自己的見解,有他在,對于吳鎮江是極大的幫助。
而吳鎮江知道莊安的“身份”,在荊州,他就代表著大涼王朝,所以盡力與他配合,兩人在荊州的配伍越來越默契,也算是極為不錯的搭檔了。
“陛下,您終于再次兵臨荊州,荊州百姓盼王師,如盼甘霖吶!”
項陽招呼行完禮的二人起來,失笑道:“不要說得這么肉麻,荊州百姓不把大涼朝廷視為洪水猛獸就算不錯了。”
吳鎮江誠懇地道:“過去的時候,荊州百姓對于陛下還真有不小的誤解,但是現在可不一樣了。”
“荊州與關中之間,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陛下在關中實行的政策,關中百姓對于陛下的愛戴,早就傳到荊州來了。”
項陽再次問道:“傳言未必就一定能信吧?荊州百姓不懂得這個道理嗎?”
莊安回道:“自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懂得這個道理,但總有人會信,特別是那些有親戚在關中的,從親戚那傳來的消息總是更加可信。”
“再者,荊州之地多有諸侯爭伐,到現在都沒有決出一個王者,百姓們久受戰亂之苦,在心中其實是盼著那些傳言為真的,盼著陛下真能帶領大涼王師南下荊州,帶著他們過上安定的好日子。”
項陽感嘆地點點頭,說到這里,那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雖說在古代,盛世百姓亦苦,但總是比亂世之時好上百倍,性命也算有保障,作為大涼皇帝,讓天下久陷戰亂之中,就是他的失職。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好,百姓們既然有此想法,那我們的進攻就更能如魚得水,自古順民者昌,逆民者亡,朕當戒之。”
項陽話鋒一轉,指著吳鎮江笑道:“你們兩個倒也識得大體,我本來還擔心你們會大張旗鼓地宣傳我大軍到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