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吳鎮江以外的勢力卻不知道這一點。
在他們看來,吳鎮江與大涼王朝應該是“互相利用”,吳鎮江是不可能為了大涼軍的利益而讓自己置于險地的。
源于這樣的心理,當吳鎮江與孫梟正面沖突之后,其他勢力不會覺得這竟然是大涼王朝的詭計。
項陽現在的思路已經非常完整了。
“從宛城方向,直接與孫梟交戰的確不現實,但是吳鎮江卻是跟孫梟的地盤接觸!”
“我們不要立即調撥大量軍隊過去,不能顯得這次沖突是我們有意為之。先讓吳鎮江派出靈活的水軍,探入孫梟控制的水路,不管是打探還是小規模破壞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讓孫梟的水軍作出反應,把事情鬧大。”
“之后,當我軍與孫梟引發水上沖突的消息傳開之后,再調集大軍支援,通過一步步擴大沖突規模,讓我們的交手顯得更自然一點!”
……
一切似乎都在按項陽的計劃按部就班地乾地。
孫梟萬萬沒有防備到,側翼竟然會受到吳鎮江軍的突襲,而且還是在他稱霸的大江之上。
而且,因為大涼軍對于魯具軍的突襲,讓孫梟軍在陸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孫梟軍的大部分高層將領都頂在前線,務求在最短時間內突破魯真軍的防線。
因此,他們面對吳鎮江軍的突襲,反應上顯得遲緩了一點兒。
不過,孫梟到底是一方豪雄,接到手下的報告之后大為震怒,立即召集將領進行應對。
孫梟自己必須坐鎮前線,輕易離開不得,不過,他可以派遣手下的精兵強將立即對吳鎮江軍展開反擊。
孫梟作為荊州的一大豪強,手下自然少不了得意的大將。
其中,最被孫梟重視的是于白,佟長風,葛楓三人。
本來吳鎮江與孫梟勢力的沖突發生于大江之上,按理孫梟應該派遣最擅長于水戰的于白前來應對。
但是,于白現在正在南方。
因為孫梟舉大軍北上進攻魯真,而且宛城附近沒有足夠的水系讓他的水軍發揮,所以孫梟需要于白坐鎮南方,威懾江陵與江夏等地的敵人。
他只能把擅長于防守虞的葛楓派了上來。
在孫梟看來,吳鎮江軍才有幾個兵?如果沒有大涼軍在背后撐腰,根本不值得重視。
孫梟的“大意”,給了吳鎮江從容擴大作戰規模的機會。
……
“我呸!媽的,差點兒在這片大湖上翻船啊!”
陳飛略帶幾分狼狽地爬上小船。
這次項陽除了帶領大量的步軍殺到荊州,最重要的還是把陳飛給帶來了。
雖說陳飛的本領只能在黃河稱雄,不過項陽還是有意讓他南下。
大河之上,已經沒有什么人能對陳飛與大涼水軍構成威脅了,只要關中的將領按他們的交待,穩步造船擴張水軍規模即可,也不需要陳飛本人在那兒守著。
荊揚之地,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