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等著火炮的改進什么時候能完成,把這種古代兵器之王真正抬上戰爭舞臺。
不過此時他卻發現了這種初級組合的好處,那就是“百搭”,適應性極強。
火炮這玩意兒,哪怕是完成了開發,也存在著某種弱點,那就是攻城用的火炮在野戰之中的發揮其實很差,不管是射擊方式還是瞄準,都受到極大的限制。
但是投石機反而不會受到這種影響。
攻城與野戰的投射方式都是一樣的,基本不會受到野戰地形的限制,而且瞄準系統再粗糙,對于老兵們來說也已經非常熟悉,不會出現大的差錯。
唯一的問題就是笨重了許多,幸好項陽對于“炮兵”非常重視,剛剛發現了葛楓的異動,立即就開始讓工程兵來開始調動,必定能趕得上即將到來的大戰。
同時,作為守勢一方,大涼軍擁有了挑選地形的權力。
樊城周圍地形非常平坦,不過總有些山谷起伏之地,而且還能利用小河流作為遮擋,避免多面受敵,讓孫梟軍無法發揮兵力的優勢。
項陽.根本就不擔心于白水軍能利用水路從背后殺出來。
于白手上的船隊實力其實不差,但是他太過于在意肩上的責任。
剛開始利用回軍的機會直接突襲兩湖聯軍,那一戰打得非常漂亮,但是防守襄陽之虞,于白卻打得束手束腳,項陽閉著眼睛也能猜到他的想法。
于白只會保守地守住襄陽往大江北岸運送物資的航道,絕對不敢分兵再往北殺過來。
看到大涼軍的退兵,樊城守軍坐不住了。
就在剛剛,他們收到葛楓將軍派來的信使,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牽制住大涼軍的調動,一定要為主力大軍創造更好的戰機。
葛楓現在是拼上了一切。
在他看來,假如不在江北進行決戰,樊城本來也守不住,既然如此,那把樊城守軍拿出來拼一把是理所當然的。
他的大軍在渡江之時就沒有瞞過大涼軍的耳目,只要他們進軍,對方必有所覺,提前布置。
樊城守軍,于決戰之時并沒太大幫助,就讓他們在大涼軍擺開陣勢之前提前殺出。
哪怕他們無法給大涼軍造成太大的傷亡,只要能耽誤對主的布置,就已經“死得其所”了。葛楓的想法其實也不算錯,甚至可以說提前算到了大涼軍的應對,但是他的命令卻太過無情,特別是對于樊城戰場來說,沒有顧及樊城守軍的想法。
葛楓在軍中地位是很高的,但并不代表著在軍中有極高的威信。
樊城戰場上,先是跟吳鎮江軍苦戰良久。吳鎮江軍損失不小,士氣低落,其實孫梟軍也不好過,換上大涼軍之后,連下三城,給了樊城守軍極大的壓力。
之前大涼軍以投石機配合著炸藥包的轟炸,直接把樊城守軍震得不輕,他們以前哪見識過這個呀。
好不容易接到消息,葛楓將軍帶軍發起進攻,他們都有逃過一劫的感覺,沒想到,最后還是免不了被當作炮灰的命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