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點兒,把于白的水軍招降,那該多好。
他們的江陵水軍不但得到了一支大船隊的補充,實力進一步增強,更能從于白的口中得知大涼軍的作戰方式,對于炸藥武器也有更加清醒的認識,說不定就不會上這個當了。
這世上沒有后悔藥吃,他們只能著眼未來,看看接下來的一戰該怎么打。
好在,陸上的突襲還算順利。
大涼軍把所有主力集中在襄陽與江夏,實在是無力維護這么長的陸上交通,所以被他們得手。
問題是,大涼軍在水上反而占據上風,并沒有影響到水上運輸。
大涼軍的目標很簡單。不需要再通過陸地上進行軍隊調派,只要通過水路維持住后勤,保證他們能有足夠的物資攻下江夏,戰局就完全掌握在了大涼軍的手中。
“主公,實在不行,我們主動通過陸上發起進攻吧?”
大將崔海說出了其他將領不敢說的提議。
“大涼軍可以分出水軍提防著我們,但是他們的陸軍更加吃緊。”
“趙廣也不是吃素的,江夏城也是荊州的堅城,大涼軍想地攻破江夏,主力必須投入主要戰場,無法顧及到其他方向。”
“假如我們的主力從他們的背后發起進攻,必定能一舉潰敵呀。”
“出動大軍突襲大涼軍后方?不可!”杜鵬稍一思索,立即否定了他的提議。
崔海急道:“主公,現在不是計較的時候了,我們就算是主動給江夏解圍,也好過坐視他們被大涼軍擊敗啊。”
“通過這次的大戰,我們已經知道大涼軍的實力了,他們能快速滅掉魯真與孫梟,絕非運氣,假如單獨與之決戰,我們會落于下風,真有可能被其滅掉。”
“主公,請以大局為重啊!”
杜鵬卻并沒有動怒,只是無奈地擺了擺手:“你們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不想從陸地上突襲大涼軍的后方,而是不能啊。”
眾將不解地看著他。
從兵法常理來說,大涼軍主力正在攻城,這時反而是他們最為脆弱的時候。
江陵的大軍也有五六萬之眾,除開留守的軍隊,至少也能派出三萬的軍隊出征,這么龐大的軍隊從后突襲,真的有機會一舉將大涼軍擊潰的。
杜鵬主動解釋道:“其一,我們的使者根本沒有與趙廣見面,自然也無法與江夏軍形成默契。大涼軍直取中心,外圍的城池沒有動,他們未必知道我們是想為江夏軍解圍。”
“因為兩軍過去的恩怨,說不定他們會將我們視為比大涼軍更大的威脅,那時兩軍交鋒,我們要如何自處?”
“其二,就是因為這次水軍損失慘重,所以我們不能深入江夏作戰。”
“江陵到江存之間,水道繁多,假如我們遠離江陵,誰敢保證大涼水軍不會豁出一切地與我軍水軍決戰,假如再次失利,那我們的后路與運輸就會被切斷,哪怕是陸地運輸也隨時會被敵軍水軍登陸突襲,防無可防。”
“那時,我們會面臨什么樣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