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徐凌風等人的真實目的是什么,至少他們的危機感是可靠的。
項陽確實準備把大涼軍的重心轉向南邊,放棄被其他人所看好的“中原之地”。
只是,假如別人知道他現在正在做什么以及目的地,不知該說些什么。
與其他人的緊張感不同,項陽現在真正做到暫時把天下大勢的紛擾丟到一邊了,因為他面臨著更多的“幸福的煩惱”。
楚氏姐妹與孫月影的明爭暗斗越來越頻繁,看起來項陽這次南下之旅,對她們來說是很不錯的機會嘛。
問題是,她們針對的目標都是彼此,沒有選擇誘惑一下項陽。
作為大涼皇帝,他卻沒有“享受”到半分好處,反而要時刻緊張,注意言行,不要有什么偏袒的事情發生。
項陽已經開始懷念起荊州,懷念起他的軍營了……
通過楚家船隊的關系,他們果然在武陵之地暢行無阻,而且還能得到不少的便利。
這一行,對于項陽來說,意義重大,讓他對于所謂的“南方”有了一個真切的認知,也補足了他計劃中的疏漏之處。
項陽對于開發南方抱有極大的熱情。
很多人會覺得,大涼皇帝現在只是對于工業生產,特別是軍事工業非常重視,輕視農業。
事實上,項陽比任何人都更清醒地認識到,農業才是這個時代的根本!
在有一定的交通保障之下,最好能發揮出地理優勢,而大涼王朝的國土上,最適合發展農業的除了冀州大平原之外,自然就是南方,氣候更加適宜嘛。
他以前還是想得太簡單了,南方諸郡發展之落后,大涼各郡能實際掌控的土地之狹小,都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將來想要在南方進行農業發展,不但要征服荊南四郡,還要跟這里無數的土著打交通,還要克服各種地形劣勢,入山征剿。
當然,就算是順利拿到了稻米作物,大涼王朝手中也沒有精通這種作物的老農專家呀。
再加上,這里宗族勢力盛行,彼此間的恩怨甚至綿延長達數百年的,大涼如果把手伸到這里,必定要快刀斬亂麻地處理所有關系,將他們全部納入朝廷治下,樹立朝廷權威……
而這一切,都需要無數的鮮血鋪墊才能完成。
項陽嘆了口氣,有些事情明知道會無比血腥,但為了未來,現在就必須要做!
“陛下,您要找的東西還是沒有找到嗎?再往南,我們可就沒有任何人脈關系了,那邊的山地比荊南四郡更高更險。”
楚清清帶著幾分規勸的意味說道。
她并不知道陛下所說的稻米到底有多高的價值,在她看來,再高的價值,也不值得大涼皇帝遠離他的軍隊這么長時間。
當他們離開之時,大涼雖是占領荊州但是穩固后方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揚州與益州諸侯還不知是何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