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襄官道。
經歷南下的大戰,現在荊州大部已經歸于大涼治下,終于不再有諸侯爭伐。
在大涼朝廷的各種利惠措施之下,近期行走在這條寬廣官道上的都是各地的商隊。
一般平民在大戰之后,會先忙著尋找失散的親人,耕種土地以期秋天的收成,但作為商人,膽子要比他們大得多,同時對于利潤的渴求也大得多。
同時,他們的鼻子也比一般人更加敏銳。
大涼軍剛剛殺回荊州之時,他們也在心中產生了一定的憂慮。
過去在大涼的統治之下,他們吃得虧可太大了。當時朝廷為了維持奢糜的生活,在民間大肆斂財,最先開刀的目標,就是商人階層。
不過,現在朝廷官軍殺回來了,好像跟以前大不一樣啊。不但安民有術,治民有方,而且對于商業的態度似是非常鼓勵。
要知道歷朝歷代,都堅持以農為本的方略。
作為農民的老百姓雖然生活困苦,不過也最受朝廷重視,而對他們這些商人,則采取漠視的態度放任不管,甚至是敵視的態度加以限制。
現在不一樣了,朝廷新頒布的政令,竟然是鼓勵商業往來,組織商隊在不同地域互通有無,不僅在關稅上非常優惠,甚至在某些商貨方面還會給予錢糧“補貼”!
荊襄之地的商人們心里也懷疑過,會不會是因為長期戰亂,迫使朝廷暫時改變態度,說不得什么時候,就又恢復到重農抑商的策略之下。
但是……管他娘的呢!
這么個亂世,還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明天呢,管那么遠干嘛,只要眼下通商有利,那作為商人就沒有放過的道理。
另外的因素,就是大涼早前派出的秘密商隊。
這些秘密商隊雖然是肩負著探聽情報的使命,不過也趁機跟荊襄一帶的商人打下了深厚的關系,通過這些交情,私下里為他們解釋朝廷政策,也打消了許多人的疑慮。
荊襄戰事結束還不到一個月,宛城至襄陽甚至再到江陵之間,竟是有幾分繁忙熱鬧的影響。
不過今天,官道之上卻被限制,商隊必須讓出大道中間,要么轉往小道趕路。
一支數量多達六千人的騎兵,自官道向南疾馳。
……
“飛勇?沒想到是你親自領軍前來,你不是隨我父親駐守在大河以北嗎?”
襄陽城外,易秋嫻親自帶領親衛相迎。
以她如今在大涼軍中的地位,能讓她親來相迎的,不論是為將者的身份還是這支軍隊本身,都絕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