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巨大的“驚喜”,再加上項陽的成功引導以及大涼王朝的正統地位,這些南海之民自然而然地覺得,要得到大涼王朝的支持,他們就必須要投靠大涼王朝才行。
當然,項陽的策略也有些冒險。
他們對于這幫人的情報太少。
假如說,這幫南海之民并沒有被逼到無可選擇的份兒上,或者他們屬于極度自傲的部族,那項陽的說法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對于前一種可能,項陽還是有不小的把握——假如不是被逼得狠了,南海之民絕對不可能深入到這邊的大山深處!
最后,大漢又等來了幾位重要人物,其中一部分同樣會說大涼話,經過了商議之后,他們總算達成一致。
大漢主動站了出來:“幾位,我們已經商議過了,愿意向大涼稱臣,只要能打敗交州鄭氏,我等永世不會背叛。”
“只不過,幾位突然經過交州,口說自己乃是大涼朝廷的特使,我等要如何相信?”
他們還是遠離中原,并不懂得規矩,或者是太直實。
“假如”打敗了鄭氏就不會背叛,那豈不是暗含著無法打敗鄭氏,他們會另投他主?哪有這么跟朝廷許諾的?
項陽也是無奈,也不能因為人家說話太直實就降罪吧?
楚清清站了出來,也裝作沒有聽到他的前半句“口誤”,直接答道:“很簡單,我等只要回到荊州,朝廷立即就會下達旨意對你們的部族進行封賞,并商量對付鄭氏的具體細節。”
“你們只有接到朝廷封賞之后,才算是朝廷的臣子,并配合朝廷旨意行動,在此之前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自然也不用怕我們是假的啦。”
懂得大涼話的幾位首領都不由得點了點頭,雖然未能完全取信,但也算釋去他們的疑慮。
項陽心中一動:“其實還有更快的驗證辦法。”
“我等本就是針對南疆而來,你們的目標也是交州鄭氏,既然天意讓我們撞到一起,那就是要做出一翻大事情!”
“只要你們愿意聽從我們的計劃,現在就能重創交州軍,達到你們上岸的目的,同時我們也能在朝廷之中立下大功,皆得其利,如何?”
眾首領眼前一亮,感覺項陽的主意更好。
對方看起來就不是好惹的,現在自己承認乃是大涼特使,更讓他們肯定這些人上過戰場,說不定還是大涼軍的大將。
南疆之人,本就對于男女之別看得很輕,女子也有上戰場當首領的,南海之島就更不用說了,對于楚清清等人并無輕視。
他們覺得項陽等人既然是專門針對鄭氏而來,自然有對付他們的辦法,不妨先按他們的計劃行事。
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指揮自己等人行動,必定要跟眾部族戰士在一起,也就不需要擔心這些人瞎出主意之后偷偷開溜。
假如在行動過程中,發現他們有什么不對,根本不是大涼的使者,隨時可以取他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