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他們要阻止宋齊軍就要與之正面交戰,萬一失敗,宋齊軍還是能從容地焚毀所有的水寨。
若求萬全,自然是應該發揮他們的大軍優勢,通過物資來跟敵軍消耗。
當宋齊軍的大軍缺乏物資受不了之后主動撤退,到那時,柴桑軍再追殺出去,必定能順勢擴大戰果,甚至一戰確定勝局。
何通根本不理會他們這一套,照他們的打法,即使最后真的通過消耗戰贏了,又能如何?
宋齊軍不是傻子,他不可能帶著將士在外面活活餓死,在那之前肯定會撤回山里,那是什么結果?
也就是說,宋齊的軍隊根本就沒有受到什么損傷,卻把他的柴桑鬧得天翻地覆,這不是在突顯他的無能嗎?
出擊,必須要出擊,就算在野外真的遭遇了敵軍,與之正面交手,敗了也能給主公一個交待。
何通想得太多,并沒有以戰場形勢為最主要的決策依據,造成的結果就是送自己的部下主動出擊。
這下子,攻守之勢異位!
項陽等人列陣之處,按理說是柴桑軍的地盤,不過柴桑郡長期落在宋齊的手中,他的軍隊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有利于防守的長坡之上。
何通的部下卻只能通過派出去的探子掌控敵軍的消息。
對于柴桑軍來說,這是一場“遭遇戰”,但是對于宋齊軍來說,這卻是真正的伏擊戰。
這次的大戰,拼的就是宋齊軍的真本領了。
他們的兵力占有優勢,而且對地形有利,看起來占得上風但也要考慮到,他們的戰事不能魯莽行事。
這次大戰的目的在于“破軍”,盡可能地削弱柴桑軍的實力,之后他們最終目標,還是要搶占柴桑城。
只有這樣,宋齊軍才算是奪回了立足之地,得到強大的后勤供應,只有這樣,項陽才算是把柴桑的局面搞亂,也只有“丟失”一郡之地的打擊,才能逼迫著徐凌風主動行動。
柴桑軍早就想到,會在路上遇到宋齊軍,上面有何通的嚴令,大戰已經不可避免,那就直接殺吧!
可惜,這次項陽手頭上是真的沒有多余的炸藥包了,無法在戰前的空場安置,正面戰場上,就只能靠著宋齊軍自己的作戰能力。
他雖然還是守在宋齊身邊,但是他的大涼軍還是在楚清清與楚媛的指揮下隱伏于一側。
大涼軍的兵力不多,哪怕是再精銳,也難以改變主戰場的形勢,對他們來說,挑選最好的出戰時機是極為重要的。
“殺!”
兩邊的將士幾乎同時喊殺,相對沖了過來,憑著最開始的熱血,與敵人展開最血腥的撕殺。
柴桑軍的裝備更好,本來兵力是更多的,但是現在反而被宋齊軍壓在了下風。
此時他們才發現,宋齊軍的士氣與戰意完全恢復到巔峰狀態了呀。
此戰,危矣!
喜歡陛下何故造反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陛下何故造反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