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敵人的數量就比較少,大涼軍又主動把兵力回縮。將士們大都縮在城內,怎么可能遇到敵情?
所以,就好像是一派風平浪靜的樣子。
可是,敵人也學精了,不知道哪一路諸侯分出了少量的騎兵,開始不斷地對宛城周圍的商路進行襲擊了。
這樣做,其實對他們自身也有一定的損害,但現在大家已經不在乎了。
大涼軍拿下荊州之后,對于中原諸侯的威脅性陡然增加。
過去,他們因為跟大涼朝廷勢力離得遠,諸侯彼此之間互相征伐,都想著盡可能地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明知道某些商隊的來歷可能會有問題,他們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人心有時候就是這么矛盾。
他們當初都是以反大涼的名義起兵,但打到現在,只要能增強自己的實力,讓他們在其他諸侯之間脫穎而出,就能借用大涼商隊的力量。
然而,當大涼的威脅逼近到面前之時,他們再短視,也不可能因為一點小利,放過眼前的大敵。
因此,冀州與青州甚至是徐州小沛等地的商隊依然會在宛城周邊往來,但是兗州與豫州之間的諸侯,卻完全斷絕了他們的商隊往來。
區別在于,有些諸侯還想著持中立態度,最多只是拒絕他們的商隊進入,卻沒有主動進攻。
而現在已經結盟敵對大涼軍的勢力,直接派出了騎兵開始發起突襲。
宛城守將孫林接到消息之后,立即把手下諸將集中起來,商討應對方略。
“孫將軍,現在接到的敵情,不過是些許敵人突襲,我等身負朝廷重責,當以大局為重,先忍一忍吧,只要守好了宛城,等南方分出勝負,陛下回軍之后,敵人也絕不敢繼續囂張了。”
兩位老成持重的將領覺得還是以穩為主。
“那怎么可以呢!此時我們絕對不能默不作聲,更不應該滿足于死守宛城!”
于南乃是隨著陛下突圍之后,軍中新崛起的將領。他一直隨著霍飛勇與陛下在關中等地作戰,屢立戰功,算是軍中崛起速度極快的新貴將領。
“將軍,宛城的戰況算是較為平穩,而且作為新收復的地域,荊州的價值對我大涼來說,其實還在拖后腿,唯一那點兒價值,全在于宛城身上了。”
孫林一聽這話,心中微動。
他雖然出身于軍中,不過乃是大涼世家出身。
雖說自陛下重建朝廷以來,對于世家出身的重臣都進行暗中打壓,大力提拔寒門士子,不過在這個時代,還是必須要承認,世家出身的文臣武將受教育情況都更好,看待戰局的時候也更有大局觀。
若以朝廷交付給他們的任務來說,回縮兵力,就在宛城等著局勢變化更好。除非有敵人想要越過宛城直接襲擊武關等西部地區,否則他們都不需要出城。
但是,大涼復興,關中等地不但連年大戰,現在還要供應主戰場各種物資,兵員,使得他們的壓力非常大。
荊州本為富庶之地,特別是荊州北部,除了人口總數比中原大州有所不如,其他的方面并不落后。
若是完全依靠著關中供養,才能打贏本次大戰,說不定會耗空關中今年的生產能力,甚至對明年造成影響,這絕非陛下與朝廷諸公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