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防線的突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武將的勇猛和敵軍的措手不及。再有就是第一道本來也是攻擊陣型,并沒有太多的將軍坐鎮。但是第二道,敵人有近三萬人。
前幾天,北遼這邊的信息匯聚,基本確定了李勻風帶領的人已經在這座山上。所以北遼這邊總指揮直接下令收縮優勢兵力,準備一舉全殲。當然,這也是李勻風他們能有幾天的安穩時間的原因。
第二道基本上就是大部分北遼的精銳了,因為這次圍攻的總指揮喜才財就在這里,而且隨他一起的還有他的幾個副將。各個都是萬夫不當之勇。
這個喜才財本名兀突夏,是北遼的王室子弟。北遼兵敗之時他還是北遼朝內的一位教頭。后來北遼退守,他毅然辭去教頭,參軍到前線。北遼因為糧食緊缺,所以這些年也四處掠奪,包括自己境內難免也時不時會有一些暴動。喜這些年也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因為是王室,所以官職也是不斷晉升。他年紀不大,而且長相甚是華美,女子對他也是相形見絀。
他在四處征戰的同時也不閑著,主動研究南陽兵法,學習南陽文化,后來給自己起了一個喜才財的南陽名字。他的解釋就是,南陽人,喜歡錢,但是他們統治者宣稱賺錢就需要長本事,說到底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罷了,只有這些人努力賺錢,他們就沒精力去造反。我要把這個思想記在心里,我覺得這將來也是我們能打回南陽的基礎!
他這個人嗜殺,是真的喜歡殺人那種。他最喜歡的就是把敵人抓到他的帳內,然后試驗各種殺人方法。應該來說,在北遼這個境內,對人體最熟悉的他應該是無人能出其右了。
這次北遼設計,誘南陽進犯,他也參與了其中。而后還上書要求親自帶人上前線,后來就有了這次的圍攻。其實他也沒想到對面李勻風會親自來,所以,當消息到他那里的時候,他內心甚是歡喜,便親自到了夜歸,組織圍攻。
第一道防線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他這里,他不怒反喜,一方面讓督軍統計第一道防線的潰兵,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后把那些統兵的直接軍法殺掉,以儆效尤。一方面舔舔嘴唇就說道:“嘿嘿,快一點,快一點,我等你們過來。”
遼軍的第二道已經基本快到山底了,因為第三道說實話強度比起第一道都不如。最初的設計只是為了若真有敵兵敗退用來風卷殘云用的。從這一點的設計來看,這個喜才財真是一個喜歡用絕計的人。
第二道最早與敵軍碰上的是李達北。雖然盔甲破破爛爛,而且李這個人本身就不喜帶頭盔,但他這一身素色總給人一種超脫的感覺。雖然身上也是斑斑血跡,但是他那顯眼的身姿確實自帶排敵屬性。
截殺李達北這波的是喜得一員副將,外號“鐵虎”,名曰孟牙。他不同于他得主帥嗜殺,從小因為歷史原因,接受了很多南陽得儒家文化,很多時候也喜歡背誦一些之乎者也,當然他也學會了南陽得忠孝文化,誓要為北遼流盡最后一滴血。
兩軍甫一碰上,李達北就感覺到了壓力,因為在上邊遇到的敵人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所以他內心對這次能突圍成功本來多了幾分的信心。但是這一波,讓他頗為驚訝。因為對面的排兵布陣斷不是他之前遇到的遼人那種,甚至有點南陽的風范,雖然有些四不像,但是看的出來,對面的布陣是了解南陽的,而且知道針對性的調整陣型來應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