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道防線,確實就如孟牙所說,比起第一道都有所不如,甚至還有一些后勤部隊,李達北突圍后不放心,他大概估算了一下方位就奔李勻風方向追去。因為他本來就是第一個沖出的,所以等他趕到之時李勻風那里恰好正被圍攻。
趕得早還是不如巧,前后夾擊,李勻風和軍師他們算是撿回來一條命。一晚上的拼命,李勻風也是精疲力竭。若非李達北支援,他本來都已經放棄,準備交代在了這里。跑出來十幾個兄弟匯合。雙方也來不及多說,便朝著南陽方向東去。
這一仗,南陽一萬余,逃出不足八百,所逃將領和各級領兵不足十人。軍師秦穆斷臂,其他所有人均負傷。
夜歸山,本來是一處盼望家人歸來之所,但是眼下歸來的人,卻是多少未歸之人用血所鋪之路。山上的花草隨風而動,北遼此時的風略有些刺骨,但是花草似有哀鳴,多少亡魂在跟花草一起奏一首嘆息之曲,這些人,又承載了多少人的思念,又帶走了多少對別人的期盼。
但是,這里走的每一個人都沒有后悔,因為他們是帶著一份信念走到的這里,很多人其實是第一次走上戰場,雖然都經歷過很多的訓練,可是走上戰場之時大家都有一份不確定的恐懼。但是真的直面死亡時,沒有一個人做逃兵,甚至,那一刻,他們有的只是興奮和完成目標的滿足,是啊,一個軍人,死在沙場上,還有什么比這個更有意義呢?
夜歸山很大,而且這也是北遼為數不多的沒有光禿禿的山。似乎有神靈庇佑,所以,留在這座山的南陽軍魂,應該可以有一個好的歸宿吧。畢竟,他們用鮮血染紅了這座不那么綠的山,加上這一抹配色,讓這座山的生機顯得多了少許。
有點遺憾的是,很多在這里的南陽軍魂,再也沒有機會去看他們最喜歡的南陽朝陽落日,去品他們流連的南陽花草香,抑或是他們有些人終生未有機會去品鑒的南陽美人。
回去的路上,李勻風一行人似有千般的沉重。這些人說好了要去養去了的兄弟們的血親,可是很多兄弟他們壓根都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知道從哪里來,更悲哀的是,雖然知道他們沒在了哪里,但是確實不知如何而去,一把火,可能很多人就已經面目全非,無從辨認。
戰爭,是殘酷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用他們極盡華麗的辭藻描繪戰爭的兇殘。可是,這些文章的背后又有幾個人真的領略過這生死一線間的無奈呢。也許是為了維護統治,也許是為了反對戰爭,但是關于戰爭,敘的人,大多確是想象或是聽說,而真正懂這些的人,要么不愿去提起,要么,無力去描繪。
有一句話很是糾結,但卻道出了其本質:和平,是建立在無數的戰爭基礎上的。
一路無話,自從李勻風與這些人匯合到如今潰敗,不過也就半月余。這場北遼的進攻,也就三月余而已。此一戰,南陽進軍七萬,此刻返程,算上其安排的中軍提前撤退的后勤,不足三千。
距上次北遼之戰已九載,那一年的朝樂城外,李勻風親率兩千南陽鐵騎,誘敵而出,幾次突擊散敵萬余,而麾下人馬傷亡不足百人。南陽雨突鐵騎,一戰成名。其行如雨,莫可辯其方向,卻無處不在。突如猛虎,無可匹敵。這是當年響徹華宇的稱號。
可現如今呢,雨突被皇帝解散分割,陳大將軍力爭也不過留了千余為其保家護院,多么的可笑。當年的雨突,鐵錨,飛鳥。但凡有一支部隊在,北遼也不至能在這次大戰中傷南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