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寺也不客氣,揮舞著樹枝就沖了過去。
經過幾番較量,趙構以一分的優勢險勝。
李寺笑道:“要不是考慮到你是皇帝,你能贏得了我?”
“老李啊,你別不服輸,你就學了幾個月功夫,能跟我練了幾十年的功力相比嗎?”
趙構擦了擦額頭的汗,雖然室外氣溫很冷,可是經過剛剛幾場較量,趙構早已汗濕了內衣,他已經好久沒有這么酣暢淋漓的出過汗了。
“哼,我要不是擔心你守在外面的皇城司那幫人,我會放過你?”
“不服再來,我就不信了,我堂堂皇家第一高手,會輸在你手上!”
趙構指的皇家第一高手,指的是整個皇室成員,趙宋皇室都強在書畫詩詞等文藝天賦,像他這樣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確實絕無僅有。
李寺笑著擺擺手道:“就你吹牛這水平,我確定比不過,算了,今天不比了,夜深了……”
趙構看著天上的月亮,眼睛一亮道:“老李,夜色如此撩人,要不我們去勾欄玩玩?”
李寺的興致被撩撥了起來,高興道:“好啊,走,與民同樂去!”
李寺的院子,離臨安城的中瓦子不遠,于是兩人就坐著趙構的御駕,往中瓦子去了。
中瓦子的規模略小于大瓦子,匯集了大量的勾欄瓦舍。
李寺和趙構下了車,往人流匯集處走去,李寺對趙構道:“你平時在宮中也聽戲嗎?”
“聽的少,”趙構搖搖頭,“我每天的公事都處理不完,實在沒有心情聽戲。”
“看不出來,你還是個憂國憂民的好皇帝。”
“廢話,我可不想像我父皇和皇兄那樣,當個亡國的皇帝。”
“有志氣!那你知道這臨安城里的戲劇是怎么形成的嗎?”
“大致是從汴梁傳過來的。”
“非也,”李寺搖搖頭,“汴梁傳過來的只是一部分……”
李寺把腦海里的南戲資料一綜合,給趙構普及起中國戲劇的發展史:
“現在我們聽的戲稱作雜劇,雜劇之稱早在唐代就有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雜劇泛指各類表演伎藝,大宋建立后,雜劇與歌舞百戲有了區分,獨立成為一項藝術類別。”
“雜劇的演出形式有著生動活潑的特點,在表演形式上大致分為滑稽戲和歌舞戲兩個類別,它們表現內容的方法各異,題材豐富。其中,滑稽戲所占比重較大。”
“我大宋城市繁榮,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勾欄瓦舍遍布,為眾多民間伎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宋室自你南渡之后,定都臨安,宗室勛戚、文武百官紛紛南遷。”
“你南渡之后,建都臨安,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僅兩浙地區,頓時人口增加三分之一。”
“臨安和東南沿海城市,商業飛躍發展,聚集了大批官吏、紳商、手工業者和小商販等,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更為廣泛的要求。”
“你看看現在城市繁榮,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勾欄瓦舍遍布,為眾多民間伎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溫州是臨安以外最繁華富庶的商業都市,你曾浮海逃至溫州,把溫州當行宮,甚至把太廟也遷到溫州。”
“北方士紳平民,紛紛隨之來到溫州,溫州人口在短期內驟增一半。城市消費人口與日俱增,進一步推動了溫州商業經濟的發展。”
“同時,諸色藝人也紛至沓來,各種民間伎藝云集于此,相互影響,也相互促進。一種新的藝術樣式—南曲戲文,就在這樣的土壤中孕育、萌發,最后形成了現在的雜劇。”
“因為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此起彼伏,錯綜復雜,所以,廣大百姓迫切要求有更好的戲曲形式,反映現實生活,表達他們的愿望。”
“各大城市,尤其是臨安,出現了眾多的瓦子勾欄,作為固定的游藝場所,還有很多路歧藝人,隨時隨地流動演出,也就為南北各種表演藝術,創造了爭勝和交流的機會。”
“隨著瓦舍技藝的繁榮,一些下層文人和粗通文墨的藝人,就成立了書會,如武林書會、古杭書會等,專門為戲班編寫劇本。專工南戲的演員也活躍在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