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鏡清習慣晚上寫作,中午起床。有天中午起來后迷迷糊糊在床上發呆,正好幾個民工從窗前經過,一邊叮叮當當敲著飯盒,一邊哼著小調。
許鏡清如醍醐灌頂,從民工調子里脫胎而來的一段經典的“登登登登”就此醞釀而出。
《云宮迅音》一開始甚至連歌曲名都沒有,一直被叫作“西游記序曲”或“前奏曲”。樂曲名是網友們在電視劇播出多年后取的。
許鏡清挺喜歡這個名字,“親切又貼切,還有文學味道”。
該曲以器樂曲的形式出現,巧用電子鼓,活靈活現了孫悟空騰云駕霧的颯爽英姿,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在當年的電視配樂中開了電聲音樂與管弦樂隊、民樂結合的先河。
該曲像是孫悟空金箍棒的力量,或者唐僧取經堅韌不拔的精神。
作曲者許鏡清大膽配器選擇:電子聲、電子樂,小號和銅管顯得雄壯,是種正義的一往直前的感覺;女聲一出來飄,就是一種神話的美的東西。
兩種元素不斷交叉,就形成了《云宮迅音》。
迷幻彈跳式的電音,低音吉他;中國的古箏,琵琶,編鐘;西方的小號,小提琴等管弦樂器;充滿異域風情的非洲手鼓;空靈如天籟的女聲。
風格迥異的樂器人聲如山巒此起彼伏,各行其是但卻秩序井然,剛雅柔并濟。最后萬眾歸一,以豎琴收尾,行云流水,美麗莊嚴大氣。
整個樂曲堪稱是鬼斧神工,包羅萬象的編曲讓人心馳神往。
因為這首曲子大量運用了中國的民族樂器,所以李寺認為,只要找到一些民族樂器取代西洋樂器的發聲,一定能夠震撼全場。
李寺憑借記憶把旋律告訴了戴春來,戴春來卻犯了難,因為這個編曲實在是太宏大了,李寺只能是陪在旁邊,幫助戴春來調整聲部。
“少爺,你是從哪里聽到這首曲子的?”戴春來首先以為李寺只是一時心血來潮要組個樂隊,但是聽了李寺的云宮迅音譜曲,他深深的以為李寺是音樂人。
“這是我有一天做夢聽到的,就好像是哪個神仙奏給我聽的。”
李寺描述的沒錯,這可不是神仙才能奏的樂曲嗎?
春來戲班的樂手們在排練的時候,同樣是精神振奮,這超越時代的旋律讓他們像打了雞血一般。
樂手們的調配倒還是方便,基本上熟悉樂理的樂手,都能應對,但是要說到那個主唱,就是那個靈魂歌手,唱“啊啊啊啊……”的那個女歌手,卻不是那么容易了。
這個古代的女歌手,基本走的都是鶯鶯燕燕的路線,那時候還沒有美聲唱法,都是哀婉的唱腔,這就很難表達云宮迅音的那種豪邁雄壯。
春來戲班的幾個旦角都試了一下,李寺覺得差了很多火候。
要是其他樂手還好說,但是這個女聲,卻是云宮迅音的靈魂,所以李寺覺得不能將就。
“戴班主,你先帶領樂隊排練其他部分,這個女歌手,我再考慮考慮。”
李寺覺得不能妥協,要么就不搞,要搞就一鳴驚人。
李寺清楚的記得,云宮迅音的那個“丟丟丟”起來還不是他最激動的時候,那個女聲“啊啊啊”起來可是讓他雞毛疙瘩掉了一地。
李寺本想栽培一下琴草,琴草也努力的朝李寺想要的方向去唱,可是琴草的身軀確實單薄了一些,發不出那種渾厚的女中音。
“少爺,”來到李寺的府上后,所有的樂隊成員都稱呼李寺為少爺,琴草也不例外,“你到底想要一個什么樣的聲音呢?琴草可以學。”
李寺搖搖頭道:“你學不來的,這個聲音是跟身材有關的。”
李寺清楚的記得,能發出這種聲音的,在后世都是非常豐滿的歌唱家,加上古代沒有擴音器,那就更需要身體的共鳴了。
王靜鷗也每天來李寺的家里觀摩樂隊的排練,對于李寺要找到那個女高音的想法,她也自告奮勇道:“李寺,你覺得我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