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趙構住的地方并不奢華,皇帝家里也沒有多余的空間。
不過這次收上來的貪官豪宅,確實有相似的型號,宋朝藏富于民就是這么藏的,不然為什么和珅的宅子被王爺給住了呢?
后世規模宏大的歌劇院,至少都要容納千人以上的觀眾,李寺沒有這么大的野心,他覺得能夠坐下五六百人,就已經算是京城里的大瓦肆了。
不過李寺決定仿照西方的歌劇院建筑,代表建筑是維也納歌劇院。
也就是說,主要設計按照恭王府大戲樓的來,但是要加上維也納歌劇院的格局。
這個格局,主要是西方的歌劇院考慮了觀眾的階層,在四周的二三層高處設計了包廂,方便皇親貴胄的欣賞需要。
八百年后的維也納歌劇院,整個劇院的面積有9000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個座椅,背后還有567個站位,三層還有100多個包廂。
李寺不想搞的這么復雜,因為結構越復雜,建造越麻煩,他的皇妃樂隊還等著馬上風靡全國呢,必須把劇院改造的時間限定在過年之前。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靠李寺一個人的腦袋是完成不了的,必須要有專業的建筑團隊來操盤。
全國最好的工匠,自然是集中在了工部,所以李寺又交給了趙構一個光榮的任務,組織一支工匠隊伍前來趕工。
“老李你不厚道啊,房子是我的,工匠也要我出,賺了錢卻是你的……”
“老趙你這就不對了,你出了力我當然不會虧待你,到時候你來聽歌我不收錢,有一個包間永遠屬于你,你這叫終身vip了。”
“什么屁?你才是個屁!”
但趙構最終還是答應了李寺的請求,派出了修內司的精兵強將前來幫助李寺建造這個前無古人的超級瓦肆。
這一切,只因為李寺要把修好的瓦肆命名為“天下大劇院”。
趙構心想,雖然李寺的皇妃樂隊演出賺錢沒自己的份,但是這個大劇院可是打的國家名號,自己這個天子至少撈了個名聲,還是劃得來的。
地方也挑好了,就在大瓦子旁邊的“蘭竹園”,這處宅子正是秦檜被沒收的十幾處豪宅之一,里面中滿了蔥翠的竹子,恰好有一個搭建完畢的戲臺。
這個戲臺雖然是露天的,但是加一層外圍建筑,就能變成室內歌劇院形式。
修內司負責修建皇宮建筑,征調的是全國的能工巧匠,這次帶隊的,是一個四十開外的精壯漢子,名叫魯螯。
宋朝是一個科學異常發達的朝代,四大發明有三個在宋朝,所以這個時期的能工巧匠也是數不勝數,魯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魯螯之前,卻有一個木匠名垂青史,那就是喻皓。
喻皓出身卑微,在北宋初年當過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長期從事建筑實踐。
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別人學習,因而在木結構建造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筑多層的寶塔和樓閣。
喻皓決心把歷代工匠和本人的經驗編著成書,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還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結構的形狀,考慮怎樣進行總結。
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在晚年寫成了《木經》三卷。《木經》的問世不僅促進了當時建筑技術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對后來建筑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歐陽修稱贊喻皓說:其用心之精益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
因為喻皓的影響力太大,所以整個宋朝的木匠水平雖然高超,卻沒有一個人能比得過喻皓的名聲。
但是魯螯的技藝,不比喻皓差,他的專長,是建造宮殿。
趙構覺得李寺要建的大劇院,跟宮殿的規制差不多,于是就讓工部委派了魯螯帶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