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需要找到大量出產硝石的礦脈,而這個硝石礦脈,在古代只有四川等地才發現有,所以說它稀缺。
四川老君山附件有個重華鎮,這里物產有限,交通不便,卻匯集了江西、廣東、福建、湖北、湖南、陜西、浙江等省的會館,有的會館歷史悠久。
這是因為經營硝的各省客商云集在這里,并建起了各省的會館。在這些會館的旁邊,有一條名為“火炮街”的古街,在古代是經營火藥原料和爆竹的。
四川是中國本土教道教的發祥地,兩漢前后道教煉丹盛行,火藥又是道教的發明,而老君山的深山密林中有宋代修建的4座道教教觀。
作為火藥基本原料的硝、木炭、硫磺,在當地也都一應俱全,具備了火藥生產的基本條件。
老君山就是中國火藥的發明地,并且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火藥原料開采地,老君山地區有朝陽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幾個人工開鑿的山洞,其洞深在數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
朝陽洞等山洞中,有排列有序的用來生產的硝池,以及堆積如山的下腳料、廢棄物和生活用的灶臺等。
其中煙子洞寬約60米,高達50米,在長約1公里的山洞內,人工開鑿了4處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個工作面均有幾個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臺。
這些場景都說明此時的硝石需求量已經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而瀏陽的火藥原材料,也正是來源于此。
李開初說黑火藥不好制作,說的就是這原材料要去四川進貨,比較麻煩。
如果李寺要大規模生產炮彈,就要用到很多火藥,那么這些原材料,就只能經由四川和外地的硝石礦轉運而來。
古代有個俗語:“熬硝千日,不抵將軍一炮”,很能反映制備土硝的艱辛。中國還算是硝石富產區,但是民間自制的土硝也一直滿足著花炮作坊、三眼銃等形形色色的需求。
北方地區的老房子、廁所旁邊的浮土會結出鹽狀結晶物,用燃燒的木炭戳一下會“哧哧”冒火星,刮下來再精制提純一下就得到了火硝。
至于南方如重慶、貴州等多山地帶,山洞當中有大量的天然硝石。諸多土司頭人為了鞏固統治或造反,常組織人手就地開采熬硝。
某些山洞如重慶金佛山、老君山,貴州大硝洞便是熬硝的大規模場所。
因為火硝產量低,所以李寺要普及炮彈的制作,首先就要攻克這個難關。
“李師傅,你們做爆竹煙花用的火硝是怎么來的?”
瀏陽的花炮自古就很行銷,涉及到最重要的原材料火藥,應該是有特殊的渠道。
李開初答道:“其實也沒有特別的辦法,一是從四川那邊運過來,二是找民間的制硝師。”
“制硝師?”李寺沒想到做硝還有師傅。
李開初點點頭道:“沒錯,這制硝師很早就有了,傳說是道家的先人傳下來的手藝。”
接下來,李開初給李寺詳細的介紹了制硝師的歷史和手藝。
中國很早就已經有制硝的歷史了,在一些地區還發現了古代制作硝的場所一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