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旗隊的老兵和后補兵恢復到滿編的五百人狀態,所謂四個百人隊和一個旗隊指揮部,阿里克原則上仍為第一旗隊的旗隊長,但是現在,它將兼領第六旗隊的指揮權。
第六旗隊清一色是年輕的老羅斯崽子們,他們極為年輕,成員普遍比留里克本人小上兩三歲。旗隊長本是“禿頭”菲斯克,這是這位留里克的親密戰友搖身一變,成為目前的騎兵指揮官。
谷snstye
按照計劃,此乃國家級征戰,第一、第二和第六旗隊都是老羅斯部族極其侄媳血緣后裔構成的軍團,總兵力的編制正是一千五百人,這支軍隊也撐起了羅斯王國統治的步兵基礎。
但他們的本質身份是公民兵,此戰留里克還要帶上自己的近衛步兵與騎兵,這些常備軍必須取得重大戰績。
三百名常備騎兵由親信內臣菲斯克統帥,三百名近衛步兵由傭兵頭目格倫德統帥。
僅僅在諾夫哥羅德便有兩千一百名作戰士兵集結,而這仍然只是軍隊的一部分。
他們有著統一的裝束,也清一色披甲,無論是穿戴高級的鎖子甲還是廉價的牛皮鐵片鉚接甲,再外部皆是套上一層素色麻布長衫,并在胸前部分縫合交錯的巨大藍色布條。
他們的貼皮盔樣式本就基于傳統很統一,不同在于一些精銳戰士的頭盔安置了白熊的皮革做裝飾。老規矩,十夫長、“船”長、百夫長和旗隊長的指揮官,頭盔的羽毛數量、顏色各部相同。
此舉本就是留里克模仿羅馬軍團所為,實戰證明這些舉措很便于指揮。
這是二月份下旬的一個晴朗的上午,前段時間還飄了一陣雪花,氣候并沒有因為進入二月份而有任何的好轉。
留里克在諾夫哥羅德的大軍集結了,他們就站在城市外的遛馬的荒地上,士兵按照所屬旗隊排好陣列,整齊劃一之感覺給予圍觀者大大震撼。
城市的城墻上擠滿了人,城外也有數千名圍觀者。
軍隊集結的消息把卡甘、薩克伊都吸引來,公平的說他們和留里克做了交易后去南方打劫,就憑著自己的兵力面對斯摩棱斯克人的汪洋大海不能說有十成把握。卡甘也是首次見得羅斯軍隊的大集結,他打開眼界,發出這世間最美妙的贊嘆“如果是羅馬軍隊。也不過如此吧”
卡甘指的是東羅馬軍隊,雖然這輩子還沒有見過羅馬軍大集結,通過各方面情報比如在克里米亞的羅馬商人的吹牛,就是道聽途說也有些了解。
羅馬軍他沒見過,今日看清了羅斯軍。
而這,僅僅是羅斯在諾夫哥羅德集結的一部分兵力。不止是數量驚人的本地斯拉夫男人動員了但沒有集結,還在于卡甘注意到這些軍隊里并沒有“矮個子”的身影。
自己的留里克兄弟征召的都是成年人,他們都很高大。
按照草原的規律,一個男孩長到十歲就應該騎著馬加入戰爭的。羅斯人的金發白皮膚的十歲男孩還在肉眼可見之處亂跑,他們并沒有參戰。
在這里,留里克騎著駿馬檢閱了自己的大軍,在震天的怒吼中高舉自己的劍。
后續的事情留里克已經安排妥當,關于大量男丁趕著河流湖泊凍結坐著馬車趕往真正的集結地新羅斯堡,大軍此番小規模集結后不久就要離開。
男丁的離開不意味著春耕的荒廢,春耕的任務交給了總督梅德韋特,他要帶著自己的人將國王的直屬農田播種。至于姆斯季斯克和青年城這樣的老羅斯人定居點,戰士們的妻兒還滯留在這里。解決辦法頗為簡單,便是家家出一筆錢雇傭本地人,幫自己把地播一遍即可。
此戰,是留里克御駕親征,他即將暫離自己忠誠的諾夫哥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