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聯軍在亞琛城內的劫掠仍在持續,此城的本地居民蕩然無存,聯軍的工作似乎就只是收攏戰利品后帶走。
石板鋪設的城市廣場擠著手推車、馬車,各個車輛都在堆砌貨物。
他們恨不得將整個城市都搬走,奈何總指揮官就給予大軍僅僅三天的劫掠時間,到了第四天就要按照命令撤離。
注定會有很多戰利品搬不走,若按照以往的手段,搬不走的燒毀破壞,現在可好,這種傳統藝能不可使用,最終就仿佛整個城市遭了蟊賊一般,將表面浮財搬走后整個城市并沒有遭遇重大破壞。
如果用斧頭砍砸民居的承重木梁一定會引起坍塌,戰士可以這么做就是沒必要。
伐木太累,還不如縱火去燒。既然不讓縱火,那就留著這些房子吧。
終究戰士們對中王國并沒有多少憤怒,如果說查理曼曾經逼著丹麥人恥辱性的認慫,那么與這一屆的丹麥人并無關系。再說,四十年前入侵丹麥的法蘭克之王就安息在城內的帕拉丁小教堂,何為復仇,殺入亞琛的丹麥人在查理曼的教堂旁載歌載舞,就是最強烈的精神復仇。
他們斷不至于以破壞墳墓的方式泄憤,基于北方信仰這不道德、也是懦夫行為。
因為丹麥的日德蘭半島上就有數量龐大的“土丘”,它們像是一座座小型金字塔,實則就是墳冢。此乃住在半島上的丹麥人特色之舉,逝者的墳塋土丘越是龐大就證明其更為高貴。
無骨者尹瓦爾在這方面可以約束自己的丹麥戰士,年僅十二歲的他喜迎人生中第一場光榮勝仗。他帶著丹麥弟兄們搶掠到了不少銀幣、金屬器具,乃至五花八門的生活用品。畢竟跟著他行動的有著大量的普通丹麥漁民,這些貧窮的北方人基于這場遠征,劫掠到的財物已經能大大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前提是得把戰利品成功運走。
在悄無聲息中丹麥戰士們變得厭戰,有了大量瓶瓶罐罐的他們對第四天撤軍之事逐漸變得理解乃至支持。
有一則消息在蔓延,所謂“法蘭克軍隊正在異動”。
消息從何而來短時間內,城內亂竄的軍隊都在談及這個。
如此一定會引起擔憂乃至士兵恐慌的消息藍狐根本不去制止它的傳播,因為正是他親自差人去傳播這些她杜撰的消息,以危機意識擊垮戰士的貪欲。
他絕非胡言,冥冥之中就是覺得有軍隊在向亞琛進發,甚至覺得自己的“第四天撤軍”已經是巨大的冒險。
第三天,合法劫掠的最后一日。
公主背叛了國王父親,洛泰爾的小金庫被其親女兒翻了出來。
對于藍狐而言,突如其來的意外之喜已經令他滿足。按照事前與國王留里克的約定,作戰劫掠的一半上繳國王,某種意義就是上繳給國庫。其余的劫掠品由將士們自己商量著分配。
當然國王本人又不能精確知道大軍到底搶了多少錢財,此無法量化統計的東西,最終交給羅斯王多少,就要看主將的良心了。
無形中這也是一種考驗,如果自己拿的太多必會引起國王的猜忌。
藍狐已經決定了,將本屬于洛泰爾的那一箱黃金全部交給留里克,連帶著再送去一些銀幣。他自己自然要留上一筆銀幣,這個數量有多少足有兩千磅銀幣
這筆錢基本都是從洛泰爾的藏金密室里搬出,僅有少量戰士知道有如此密室存在,遂在廣大戰士眼里,最高指揮官藍狐對于親自下場劫掠這件事并不熱衷,直到現在其宣布的私人戰利品也很少。
實則不然,搬空了洛泰爾的金庫后就保守秘密,藍狐再不用與戰士們爭利,好名聲依舊能流傳,得了面子也得了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