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
一方的完成休整以逸待勞的丹麥軍,一方是勞師遠征精神緊張的威塞克斯軍。
戰爭完全是一邊倒盾墻配合集中布置的弓箭手協同攻擊,拉格納的確在與羅斯軍并肩作戰時學到了一些戰術,這在威塞克斯軍看來已經太過于超綱。
換源a,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邊是嗷嗷叫全力沖鋒的威塞克斯軍,一方是嚴陣以待的丹麥盾墻。
丹麥軍完全沒有羅斯主力部隊的強悍,不過即便只學得皮毛,就已經足夠兌付威塞克斯民兵。
當精銳損失很大,民兵們旋即開始退卻,再在丹麥軍的持續威壓下,威塞克斯軍轟然崩潰了。
太子埃塞爾斯坦被迫撤軍,至于如何解除倫敦之圍,他不知道。但他很清楚若是自己死戰下去,倫敦的郊外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
一度給予倫敦內城羅馬后裔巨大希望的威塞克斯援軍,在一番大規模混戰后崩潰。
僅僅一天,先是絕望,再是希望,罷了是失望與更深的絕望。
或許倫敦還有轉機,也許維京人拿了錢就會離開。
曾經羅馬教宗向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繳納貢品換來羅馬城的和平,也許
就當丹麥人還在打掃戰場收攏鐵器之際,原本死死禁閉的倫敦內城開出了小縫。
僅僅三百年時間,薩克森語與丹麥語的差別并不大,當獲悉被圍困的人們愿意用一千磅銀幣買來丹麥軍的撤離,身為國王的拉格納怦然心動。
可現在倫敦內城出于嚴重劣勢,或許繼續圍困下去城市給養耗盡,自己即可帶兵輕易破城。
不過考慮到得了便宜又打完大戰軍隊疲憊,生怕被另一支威塞克斯軍再打一次,給急于見好就收的拉格納在加價二百磅銀幣后,倫敦內城的羅馬后裔們康慨解囊毀家紓難終于買來了和平。
拉格納贏了敲詐的白銀真是意外之喜。他將一半賜予部下,剩下的六百磅銀幣都歸自己。
這筆錢足夠他訓練武裝一支強大的國王衛隊,有了更強的武裝就可以有更大作為。
那么倫敦真的買來和平了嗎
綏靖只能買來暫時的和平,豈能買來一代人的和平。
長船正在集結,丹麥軍即將帶著俘虜撤離。
倫敦內城的高墻上站著一眾穿著托加長袍的羅馬后裔與威塞克斯貴族,看起來維京人真的要離開了,有的人歡樂,更多的人是對未知的憂愁。
去年一次,今年又一次,明年是否還有一次。
但愿,明年別來。
哭哭啼啼的女俘坐著丹麥人的長船前往東方,那正是來茵河口的方向。
龐大的船隊里飄揚著一面渡鴉旗幟,那是拉格納的丹麥王旗。
他就站在旗艦上,身后就是泰晤士河以及河畔的那座堅固與脆弱并存的倫敦內城,以及一片焦土殘垣的外城民居殘骸。
“你們就是一群肥羊明年,我會換個地方。”
獲得巨大威望的拉格納有意在回到鹿特斯塔德后稍稍休整,就派出人手去烏得勒支一趟。
他知道即便是賣掉俘虜在法蘭克世界也不好公開擺出市場,烏得勒支的放權著要人口也要臉,交易只能秘密進行。不過也許烏得勒支方面不愿意付錢或拿出糧食,那么北方的薩克森公爵一定會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