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舒姆的留駐者在冬季踩著他們自制的釘鞋,拖曳著自制的雪橇,攜帶食物、搭帳篷的工具、全套的武器有一座獵熊用扭力彈弓,沿著冰封的河道向上游朔源。
棕熊有冬眠的喜歡可白熊沒有,他們用事實證明了如此南方依舊有白熊活動。
進貢給卡洛塔的白熊皮令她大開眼界,至于支流小河的源頭何在,留駐者今年沒有給出答桉,但在狩獵的利益驅使下他們必將得到一個答桉。
無名小河有了名字,米爾舒姆河,它因哨站而得名。
事實上這條小河的源頭就在瓦爾代高地的分水嶺南部,只是該河不如其他河流那樣注入伏爾加河水系,它屬于獨立的洛瓦季河水系的一部分,繼而直接連接到更為龐大的波羅的海河流水系中。
于是僅就地理距離而言,米爾舒姆哨站距離伏爾加河的河源湖泊已經短到僅有折合一百公里。奈何無盡的森林與泥沼成為堅不可摧的障壁,探險者必須在泥漿中跋涉,又極為容易在原始森林里迷失方向。
再說,南下的人們,其主要目的并非找尋伏爾加河源頭。
留里克給予奧斯塔拉公國的任務是奪取西德維納河主河道,控制瓦爾代高地的西南部區域,保障與基輔社群、佩切涅格人的“駿馬之路”“琥珀之路”交通線的絕對安全,并打擊斯摩棱斯克人可能的襲擊。
對于他們,探險甚至連次要任務都不是,哨站存在的核心目的就是確保交通線順暢。
森林迷霧令人覺得世界廣大,奈何事實雀食世界并不大。
在這個時間點,卡洛塔帶著奧斯塔拉公國的主力一直在向南方的大盧基前進,最重要抵達西德維納河展開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阿里克才帶著一千多兄弟在春耕后沿著姆斯塔河直奔瓦爾代湖。
留里克本人也才帶著經歷了一整個冬季訓練的第二騎兵隊,從都城沿著傳統的沃爾霍夫和交通線回到諾夫哥羅德,屬于他的東方探險還早著呢。
一方全力向南,一方全力向東,842年他們完美錯過了伏爾加河河源湖泊群,卻有實實在在摸到了部分水源地。
距離發現伏爾加河已經是臨門一腳的事,但在一段時間內,即便真的發現了伏爾加河,能從這條漫長水道攫取利益并非一蹴而就。
就如卡洛塔和她的奧斯塔拉公國,她有著更現實的需求。
軍隊在米爾舒姆僅僅逗留一日,次日軍隊繼續開拔。
令大家失望的是因為廣大世界的水汽過于濃厚,大清早他們又在濕漉漉中蘇醒,人們不得不再給陰燃的篝火添新柴,脫掉濕漉衣服將之烤得白霧蒸騰,罷了再穿在身上享受舒服。
這樣做也有好處,所謂將衣服上的寄生蟲也烤死,自己落得一個舒坦。
下一個哨站以北歐常用的手斧命名,卡爾德海姆kd就是其名字。
只因洛瓦季河在此出現短促的急轉彎,河道瞬間成了直角并向正西方延伸,河道形狀令人聯想到鉤斧。河水在無盡的森林中沖刷出一片河灣區,這樣的區域很適合建立一個村子。
經歷與在米爾舒姆哨所一樣的處置方法后,卡洛塔的軍隊又浩浩蕩蕩繼續沿河前進至下一個哨所。
桑德霍爾姆do哨站,它一樣處在洛瓦季河的大拐彎處。不同于下游位置的卡爾德海姆的環境,這里有著大量的黃澄澄河沙,使得它在春季融雪期時絲毫不泥濘,奈何這樣的環境怕是中些蔬菜也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