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亞蘭就是終點嗎
不
羅斯人完全有能力繼續追殺,亞蘭的人們安穩日子過久了,當地人毫無斗志,被推舉出的首領對瓦季姆主張的復仇戰爭也只是精神層面的支持。
亞蘭定居點根本就沒有實實在在的首領,不過是一些自由自在的村莊構成的聯合體。
社群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實在需要一位強者力挽狂瀾。亞蘭當地人根本靠不住,如今誰才是英勇
維亞季奇首領赫多達不敢自稱英雄,也不敢自稱一定能保證自己的部族民眾不被羅斯襲擾。他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相信羅斯人一旦解決掉斯摩棱斯克,未來一定會對維亞季奇動手。
他不懂羅斯人的真正意圖,但從那些人過去年月的作為足矣窺見其野蠻瘋狂。
羅斯人不是一般的瓦良格人,他們侵略成性殺人如麻。
如果戰爭一定會發生,現在早做準備是上策。
如果維亞季奇會戰敗,那么自己寧可在戰斗中犧牲。
而他也有著兩手準備,倘若自己戰敗,活下來的民眾仍舊可以向東方撤離。無盡的東方充滿未知,那里到處是可以重建定居點的地域。譬如,被大家謂之為sai的河流莫斯科河,還沒有人知道它通向那里,倒是大家可以在危難時刻扎起木筏順流而下。
因為那條河居然是漂向東方,東方充滿未知與危險。可再危險,冒險也是值得的,只因羅斯人更加危險。
戰爭如同宿命,在戰爭爆發之前一定要盡量增強實力。
如何為之不如在亞蘭向當地人發出號召。
于是,伴隨著陸續抵達的難民隊伍,坐著馬拉雪橇的赫多達與隨從們進入亞蘭。
一開始,人們不理解為何有大量斯摩棱斯克人不提前去大祭壇參加冬季祭司,而是冒著風雪跑到亞蘭這個窮鄉僻壤。
當民眾開始獲悉消息,整個定居開始有了騷動。
全面恐慌并沒有立刻發生,心生害怕則為真。
哪怕是被大家推舉出的首領話事人回來后聲稱瓦季姆戰敗、斯摩棱斯克面臨毀滅危險,各個村莊的集體意識是對這些消息置若罔聞。
直到連續三日都有精神逼近崩潰的難民頂著風雪抵達,各個村莊才開始害怕。
他們并沒有見過羅斯人,在之前的瓦季姆遠征里亞蘭一方幾乎沒有出兵。沒有損失也沒有收益,亞蘭的民眾對戰爭行動也不知情,對前些年的羅斯馬匪襲擊一樣不做關心。
但斯摩棱斯克一旦崩潰,大家要去哪里購買關鍵的生活品呢
尤其是鹽那些瓦良格人商人就待在斯摩棱斯克兜售自己從羅馬運來的鹽,亞蘭所求的鹽雖不多可不能沒有。另有其他的物資,大家需要一個市場進行交易。
混亂正在發酵,除卻那些可怕消息,吸收數以千計難民的亞蘭一下子面臨起巨大物資壓力。
民眾并不愿意與難民分享糧食,除非能從難民身上得到一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