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里克的計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過轉念一想,該命令出自國王之口它就變得合情合理。
因為國王甚至為整個行動制作了一份“路線圖計劃”,它看起來是如此的完美,唯一的瑕疵是這條線路還沒有探險者確定它的存在。
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會有羅斯人重走這條線路。
留里克愿意做這樣一位英雄的探路者,各旗隊長就只好跟著大王干了。
開完會的各旗隊長回到自己的營地,接著是隊中所有下級軍官湊在一起,再由旗隊長復述一下大王的會議紀要和會議精神。
命令最終傳達到每一個戰士,這下任何有關于回家之路的爭辯探討都變得沒有意義。
只因打完選擇了一條全新的路,一條近在眼前的冰封河道沒有想到這條第一次知曉的河流居然能與諾夫哥羅德連通。
戰士們依舊在探討,只是現在能聊的盡是旅途中該注意的一系列事項。
在未知的區域里探索前進,半年以來這支以過于年輕的戰士們構成的羅斯軍已經得到充分鍛煉,究竟該注意什么大家已非常清楚。
全軍旋即開始出發前最后的準備工作。
要在覆雪的森林里點燃篝火是難事,除非軍隊實現準備好易燃的干柴或炭塊。獲取干柴易如反掌,只要搗毀一些普斯科夫的舊木屋就行了。經歷凍干陰干的木頭很堅硬,在鋼斧的砍砸下旋即化作碎塊。連充當房頂的茅草也是干燥的
,將之取下就能充當很好的引火火絨。
他們抓緊時間再預制一些食物,遂將繳獲的牛羊全部屠宰后,未吃緊的肉塊全部烤熟作為手把肉以便隨時食用。
普斯科夫本城瀕臨大河也挨著大湖,水域里已然有著東北歐最繁榮的淡水魚類家族歐鱸。
歐鱸刺雖多,那也是集中在特別部位,只要吃得小心點就沒事,而越大的淡水魚刺也越少,大家遂更偏向于撈取大個頭的。
鑿冰釣魚這種行為非常依賴技術手段,便有戰士帶著“曲柄鉆頭”去冰封的維利卡亞河上鑿洞釣魚。一切盡在戰士的預料中,冰層之下缺氧的環境逼得魚類感覺到任何冰層裂縫的跡象,都向著裂縫猛沖,并非一定要布設釣餌,只要埋下一張麻繩網抓準時機就能兜住一群意欲透氣的魚。
戰士們收獲頗豐,而這種鑿冰撈魚的手藝可是看呆了那些克里維奇人村民。
刮魚鱗剖魚腸,掐頭去尾,講究的人特意在魚的脊背開刀以去掉該死的脊刺,最后得到攤開的魚排放在篝火邊烘烤干燥乃至沾染大量的碳粉。
除此外制作麥餅更是羅斯軍的老傳統。
自從麥子在羅斯不再稀奇,羅斯的新生代吃著麥子長大。他們比父母輩更幸運,只因羅斯在832年完成對不列顛的諾森布里亞王國偷襲后,得到了大量的小麥實物,后來的數年進貢,諾森布里亞的也都是小麥。那是已經習慣于
較寒冷區域的品種,它更加耐寒可以在諾夫哥羅德地區的無霜期正常生長。
戰士們各自儲備的小麥僅供自己使用,非必要不會食用這種從家鄉帶來的高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