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人口極為龐大缺極度缺乏現金的斯拉夫、芬蘭農民。
羅斯本身不產銀,過去的十多年時間,環波羅的海經濟圈的大部分流通貨幣最終落在羅斯手里。糧本位策略是對沖銀幣過多的手段在,真正要穩定商品價格,要么是王室的國庫存放大量現銀且非必要不流出,要么是將錢幣以正常商業形式流入到最廣大的農民手里。
這個時代,進行長距離貿易的成本可是普通農民所承擔不起的。一個普通農莊的農夫非必要才不會跑到數百公里外新羅斯堡做生意,對于他們諾夫哥羅德就已經是生活圈子里的“超級都市”,即便如此一樣是抱著趕集的心態,一個月去上兩次就夠了。
銀幣與糧食的官方兌換比,靠著國王的權威與強大軍隊捍衛,一批又一批的畢業書吏進行統計匯算,如此確保各個農莊每個月都能用銀幣按照官方價格,順利兌換到份額內的糧食。
至于糧倉里有多少存糧,每個月支度自有記錄。
財富的極度不平均在自然緩和,至于說它已消解掉了矛盾也談不上。
如此諾夫哥羅德與新羅斯堡的商業意義
極為巨大,兩城商業越是繁榮,就越能消解社會矛盾。
公平的說南征斯摩棱斯克,參戰戰士們并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巨額財富。
當地貴族們有得盡是些不動產與實物資產,大家最喜歡的金銀珠寶不多,再按照比例對戰利品劃分后,個人得到的錢幣不多。
即便如此也是一筆橫財。
年輕的戰士們立刻開始在諾夫哥羅德城里采購,他們購買新衣服、靴子、帽子、皮帶與布袋,購買蜂蜜、果干、凍肉和酒類。
人們極為歡迎這些出手闊綽的小子,所謂戰爭紅利莫過于此,凡是在大城擺攤的商人們都得分享到了利益。
戰爭紅利層層傳導,那些冬季忙著做針線活兒的婦女,都因為快速賣掉了自己的貨得到了銀幣,再用這筆錢去農莊買些別的必要物資改善生活。
如此繁榮會持續多日畢竟那是一群剛上戰場的年輕人,他們第一次寶劍瀝血,也第一次得到戰利品,他們有著超強的消費渴望以證明自己擁有著“支配權”。
好吃好喝的都要買,新衣服新裝備更要買。
他們尤其要多買一些皮帶、布袋和靴子,這些制品是本城的優秀特產。
他們必須多買,畢竟這些小物件國王僅會發放一套甚至不發,兄弟們只是公民兵,除了一套制式武器外的一切裝備原則上都要自備,如此一來自然多備些準沒壞處。
究竟誰有資格參與春耕后的法蘭克遠征呢
國王雖
沒說,局面實則已經非常明朗。突如其來的南方遠征是一場聲勢浩大反擊戰,亦是對各新編旗隊的鐵血試煉。各隊都完成試煉,遂意味著大家都得到了遠征權。
自去年九月份出征到現在已經過去半年時光,如今誰還會質疑一群十三四歲的混血崽子實力不濟
只有神知道遠征法蘭克會遇到多少新困難,為此做再多準備都值得。
對于每一名士兵,有兩項最需要注意伙食與穿戴。
冬季戰爭的經驗使得他們明白吃飯穿衣比武器裝備更重要。
反叛者瓦季姆最終如何戰敗的
大家作為戰爭親歷者自有公斷那個家伙來勢洶洶,在吃虧后迅速昏招頻出,主要原因就是這家伙軍糧告急,又在降雪后急著找一個溫暖窩棚。
只有神知道新的遠征要持續多久。
阿斯卡德的第七旗隊以及常備軍精銳到現在仍在法蘭克作戰,他們情況如何無人得知。他們一定還在戰斗,只是到了現在屬于他們的戰爭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
高能量的蜂蜜、腌漬脂肪、微臭的干酪被一掃而空。
市面上銷售的皮靴數日之內銷售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