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根島的濱海巖石唾手可得,尤其是海潮侵蝕下大石塊化作大量小塊、光滑又容易搬運的石塊,它們時分適合蓋房造城墻。
因為森林掩護,就算是視力極好的人騎在海上君主號那高聳桅桿上也不能看到島上最大定居點直雅羅馬爾堡,但仔細觀察一下還是可以看到遠方的農田與一些的確藏不住的定居點。
現在正有了望者騎在桅桿上,遠方的些許民居的存在證實了它可不是無人島。
不過羅斯軍已經正式進入愈發逼仄的水道,迄今為止處于先鋒的留里克還沒有看到對方任何一個活人。
干脆扒在船艏的圍欄,留里克扯著嗓子對劃槳的部下吶喊“都小心一點我們已經進入水道,各船保持當心碰撞。把你們的弓與箭都準備好以備不測。”
在水道中有一個名為“德里格半島”的存在,它使得本就狹窄的水道硬是收束到僅有九百米。
該半島在當今的時代不為羅斯人所知,呂根島的斯拉夫人則給它取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屏障。
所謂“屏障半島”就是斯特萊德島的屏障,只要通過這半島,島嶼與其上的漁村斯特萊德就盡收眼底了。
因為水道的西口是一片發展中的沙洲區域,水道東部即有這個半島,被包夾中的斯特萊德島拜它們所賜幾乎可以無視任何規模海潮之侵害,足夠寬的水道更不影響不敵人出海捕魚。
斯特萊德與由它發展而來的施特拉爾松德就是存在于這樣得天獨厚的海港環境下。
現在,執行力很強的呂根島民兵已經連夜完成備戰。
任何拿得起武器的人因其生活環境不同,就有義務各自守衛自己的家園。如果斯特萊德村漁民不守衛自己的小島,還要指望著住在大島上的雅羅馬爾堡的人們幫他們打仗么
大首領烏茲瓦夫這番帶著一些民兵站在海濱,監督斯特萊德村民兵的“戰術阻擊戰”已經是盡力。
大部分船只還是撤到了島嶼西北方向的海灣里,那里很多區域在退潮之際是可以直接淌水的沙地,在早潮退去后,撤到該地的船只大部分已擱淺,如此環境也令島民確信,倘若敵人從此地妄圖登島必陷入沙地直到傍晚漲潮才能脫身,而到了那個時候島民武裝早就以逸待勞了。
因為斯特萊德也居住著一千余民眾,當地的大家族雖都支持雅羅馬爾堡的統治者、大首領烏茲瓦夫,和平時期這些民眾還是進行著區域自治,烏茲瓦夫也沒必要跑到海濱來魚肉自己的親族們,他沒有造成仇怨,也不能對整個斯特萊德的絕對控制。
呂根島的這個斯拉夫小王國里,烏茲瓦夫從不是一言堂的實權王者,只是各家族延續對其故去父親的支持,繼續支持這個一直沒戰功的男人罷了。
對于烏茲瓦夫,他反而有
些期待真的和亂入水道的羅斯人打一仗,這樣哪怕是自己被逼得退守堡壘,屆時也不會再有人拿自己不懂打仗并非真男人而嘲諷。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后面更精彩
他是一個男人不希望自活在質疑聲中,不希望各家族再拿已故的父親說事。
烏茲瓦夫想要做一個英雄,即便是一個悲情英雄
并非所有人都懷疑會有大戰,畢竟昨晚只是看到了異常天象,何以斷定就是羅斯大軍入寇呢大家未免神經過敏了。
斯特萊德村的人們在等到太陽高高掛也沒有等來敵人,情緒逐漸樂觀,但很快一艘小船發了瘋般離開所謂屏障半島,沖向不遠處待命的武裝島民匯報起自己的恐怖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