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伯爵米斯圖伊與他的奧伯特利迪特一直密切注視著法蘭克國政變化,隨著消息不斷傳來,他的心態也在變化,尤其是從對法蘭克的敬畏、恐懼消失了,現在多了輕蔑。
當他繼承家業之際,彼時還是“虔誠者”路易擔任帝國皇帝。
路易的封地就在薩克森,雖然這是一位法蘭克貴族,卻意外得將薩克森世界治理得不錯,由查理曼釀成的矛盾在其治下被大大緩和,各路貴族基于自身利益愿意臣服這位外來大貴族。
但成為皇帝后,最終年老的路易晚年昏庸,兒子們就權力的斗爭,以及這位老父親對小兒子的偏袒,終于釀出了內戰。
在路易主政薩克森的時候,整個奧伯特利迪特必須夾著尾巴做人,米斯圖伊是見過那位路易的以伯爵之子的身份,與父親一道押運著貢品拜見路易大人。
現在路易也死了。老皇帝在病入膏肓之際帝國內戰已經開始,而今的戰爭時期,不正是給了呂貝克帶著整個地區進行發展的機會
作為斯拉夫貴族,作為被迫投降法蘭克的貴族,米斯圖伊主觀上就是不想親自下場參與法蘭克內戰。
他現在很滿意自己在之前的薩克森地區大混戰時期的完全不參與的決意,他在法理與名義上還是效忠洛泰爾為“羅馬皇帝”,在平日里可沒人將這當回事。
整個奧伯特利迪特已經處于事實獨立的狀態,手握一支重騎兵勁旅與數以千計的民兵,倘若這支濱海的斯拉夫力量突然下場,無論他們支持哪一方,都能給那一方帶來強大助力。
那么,大軍離開家鄉且越境薩克森人的地盤去參與法蘭克內戰,這對奧伯特利迪特有什么實在好處么
至于自己至今還是伯爵身份這件事,米斯圖伊心里固然生氣,這個爵位是法蘭克冊封的,倘若內戰耗掉了法蘭克的元氣乃至這個“第二個羅馬帝國”也毀滅了,它冊封的貴族還有多少含金量
“哪怕是羅馬皇帝洛泰爾,他的軍隊一敗再敗,除了玷污神圣頭銜還有什么。我雖為伯爵,手握強軍足以自保也可對外擴張。我不用參與他們的內戰,倒是向奧德河進攻去收復那些背叛我家族的家伙們,我倒是有些興趣。”
雖是如此,面對昔日的威斯特伐利亞伯爵柳多夫,在841年戰爭結束后搖身一變成為薩克森公爵,此人因無可辯駁的血統繼承了維杜金德的榮譽,恢復了公爵的爵位。
“呸難道我實力還比不上他柳多夫,你帶著你的大軍參與法蘭克人的內戰,在羅斯人和丹麥人的保護下令我不能趁你后方空虛打你。現在我仍是一個伯爵,我倒是想被你們稱為公爵呢。”
于己,整個維杜金德家族都不滿于自己在法蘭克體系下劣等的爵位。
米斯圖伊理智的認為現在局勢仍不明朗,呂貝克與所有的同盟部落必須繼續鎮定觀望以保存實力,因為他們總得分出一個勝負,他們的實力會瘋狂削弱,戰斗就將反襯出奧伯特利迪特實力之強勁,屆時自己就有充足的實力去向那個時候的“羅馬皇帝”索要更大的特權。
這章沒有結束,
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在萊茵河兩岸法蘭克的內戰持續擴大中,洛泰爾的擁躉、那些帝國派貴族不得不兩線作戰。
在南方阿基坦與盧瓦爾河的圖爾伯國,這些南方勢力因自己的利益反對洛泰爾。哪怕已故老皇帝的小兒子查理怎么看都沒有雄才大略,倒是可以當做一面反對洛泰爾的旗幟。
本來強大的圖爾伯國與阿基坦地區各貴族在過去沒有很多利益往來,現在完全不同了。他們都不希望洛泰爾在內戰中勝利,痛恨其麾下的帝國派貴族對南方貴族們的盤剝。如果那些帝國派貴族們可以在內戰中全部被殺,那再好不過了。
在萊茵河以北,局面早已脫離洛泰爾的掌控,也完全脫離大巴伐利亞公爵路德維希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