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覺得這是自己此生的最后一戰,也是最光榮的一戰,恰恰是兒子威爾芬的成為王者的大戰。他本人仍在第戎大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親率的超過一萬人主力仍為行動,其中大量調集自歐塞爾的精銳還在大營里繼續天天啃面包。
難道首先派去的六千大軍還
能在凡爾登遇到什么挫折?
兒子威爾芬或許年齡魯莽了些,波圖瓦伯爵安德烈,自己早就與之密謀過他就是凡爾登未來的領主。若非如此,這家伙也不愿當先鋒。
實則康拉德主要是在等丕平二世,他要落實與南方軍隊聯合,也不能真的等待那群磨蹭的家伙到天荒地老。
在阿爾勒伯爵與丕平二世的軍隊走到第戎之前,康拉德不會調動手下的全部軍隊北上。趁著被動等待的機會,康拉德大可繼續征兵。
結果南方軍隊還沒到,第戎大營附近的幾個小伯爵,倒是帶著數量不多的軍隊抵達。
譬如住在山區的貝桑松伯爵,他雖然就帶著五百名騎兵而來,這些人個個都是裝備鐵皮盔與鎖子甲的精銳,也基本上該伯爵的全部家底。
在大家的認知里,一個重騎兵往往是勝過十個武裝農夫,有五百重騎兵加盟,可是讓康拉德的軍隊如虎添翼。
反正春耕已經結束,康拉德下令部下就地抓農夫擴軍,手段已經變得肆無忌憚。
雖然已經有六千大軍遠離第戎大營,康拉德手里的兵力仍在向著兩萬人發展著。要說那些被強征的農夫有多少戰斗力?真的爆發大規模戰役,以他的認知,兵力優勢蓋過一切,遇事不決擴軍就好了。
至于大軍的給養問題……派去征兵的部下不僅抓人,連農夫家里也洗劫一遍,至于農夫的妻兒未來要怎么活?那就是教士們的問題
了。
教士會賑濟沒飯吃的村民,如果教士坐看農民餓死,也不能說這就是軍隊的主要責任。
似乎,所有人都要為了勃艮第復國的大局付出一些,康拉德覺得自己與諸貴族在做最偉大的行動,大量平民的死活已經無需顧忌了。
奈何康拉德還沒有等來南方的大軍,卻等來了三天的陰冷春雨。
大雨一下就是三天,第戎大營儲備的軍糧干脆部分受潮。
在降雨結束后天空繼續陰著,太陽時隱時現。現在比起考慮進軍,消弭降雨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士兵廣泛的晾曬衣服、鎖子甲,所有受潮的糧食都傾倒出來繼續晾曬。士兵還要時刻提防山雀,折斷樹枝揮舞之,再大喊、吹號,只為趕走竊取糧食的鳥兒。
現在的康拉德根本無力顧及兒子的遭遇,雖然有段時間沒有信使傳來先遣軍的報告,他完全不考慮兒子會遇到什么危險。
他的等待終于趨于結束,北方沒來信使,來自南方的信使則在雨后快馬加鞭而來。
那是阿爾勒伯爵的使者,信使此來只為通報一件事:“南方大軍有一萬人,他們已經離開索恩河畔沙隆,三天之內必將抵達第戎。”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