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坦伯國不想介入戰爭,軍隊一直擺在邊境地區防御,伯爵即防備勃艮第人,也防備自己的表親波瓦蒂爾的康拉德,乃至是最近年月擴張欲過強的圖爾伯國。
至于海量難民涌入歐坦,伯爵想都不想就收留這些人。因為不參與戰爭,伯國尚有不少資源可以養活這么多難民。伯爵還
注意到難民中有大量年輕女子與孩童,他們的出現反而能大大緩解自身的民生矛盾。
他很樂意向鄰居爭奪人口,如今他以非常合理的原因吸收數千難民,不但擴充實力還得到仁慈的美名。至于被收留者未來想要回家,還是斷了這個念想吧。
歐坦的邊境對難民開放,哪怕是失去家人的孤兒逃過來也能賞上一塊面包。相關事宜由歐坦的教士們在做,伯爵在后方源源不斷提供錢糧就好。
歐坦伯爵也透過難民群意識到北方出現重大戰爭危機,歐塞爾正被優勢敵人攻擊,種種跡象表明襲擊者就是圖爾方面的軍隊。
圖爾軍在去年包圍奧爾良城窮追猛打,奧爾良的軍隊早在過去的遠征后元氣大傷至今都沒有回復,去年反擊不利,最終還是歐塞爾出兵彈壓,以及氣候轉冷逼得圖爾撤軍。
如今圖爾卷土重來合情合理,那些惡棍或許無力攻城,對和平村莊下黑手,顯然一群惡棍毫無負罪感。
由于去年的撤軍有很大原因來自于歐塞爾出兵干涉,圖爾方面一定憋著一口氣,那群高盧人今年舉兵對著歐塞爾的勃艮第人窮追猛打,想想也很合理。
歐坦伯爵做出如此判斷,所以己方是否還要恪守默契呢?
曾經,自己與歐塞爾的康拉德針對訥維爾城的歸屬權大打出手,現在豈不是重奪訥維爾的機會?
他原意是想要繼續按兵不動,然而手下的貴族們,尤其
是自己的兒子,都在攛掇著占領訥維爾。
或者說那根本不能稱之為占領,而是出兵保護當地的人民不受野蠻的圖爾軍隊荼毒。
這一出兵理由很牽強,伯爵本人也開始動搖,正當他舉棋不定時,開始有來自北方的教士劃著船渡河進入歐坦境內。
那是來自訥維爾圣母大教堂的教士,教士們在見到伯爵本人后,摘下黑色罩袍的帽子,立刻露出一臉愁容。教士們此來就是請求歐坦方面出兵相助,原來訥維爾城的守軍不戰而逃,他們逃跑時還搬空了糧倉。
整個城市已經陷入不設防的狀態,數千饑餓難民涌入城市使得當地的治安已經崩潰,盜竊、謀殺層出不窮。混亂局面已經不是教士們能掌控的了,這時候急需一位正值的強大貴族力挽狂瀾。
于是,歐坦伯爵做出了內戰爆發以來最莊重的決定——出兵!
當地教會為歐坦的義舉背書,伯爵親率兩千兵馬率先行動,騎兵隊抵達訥維爾城,繼而是步兵押運著一批糧食抵達。隨著成麻袋的麥子運抵,訥維爾的無序局面迅速得到控制。
直到現在伯爵杜達仍舊聲稱自己沒有搶奪訥維爾城的主權,可事實上他將城市完全控制,抵達此地的軍隊也開始了布防,此舉與占領無異。緊接著,歐坦軍開始自發的四處搜索,他們成功找到了帶著糧食逃入東北部山區的原城市守軍。
縱使伯爵本人可以保持克制,
他的兒子可不覺得應該對歐塞爾軍心慈手軟。當年自己的家族在爭奪訥維爾城時吃了大虧,父親能做到明面上的不記仇,自己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