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梅茨城被羅斯軍占領之際,駐扎在拿騷和科布倫茨的軍隊,就已經開始為水路行動做積極準備。
起初,走內河線路強襲巴黎一事還只是留里克的一個設想,考慮到大大小小的河流直插法蘭克國境內部,只要組織起一支隊伍,賦予其進攻作戰的資格,一群戰士自有極高的主觀能動性,在法蘭克境內再開辟一片戰場,攪得敵人天翻地覆。
當梅茨西部平原的大戰結束,羅斯軍主力搖身一變成為徹頭徹尾的陸軍,所有船只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此時也到了給予海軍命令的時刻了。
進攻目標設定為一切支持“皇帝”洛泰爾的勢力,但問題的關鍵并非洛泰爾本人。如果只為快速結束法蘭克的內戰,羅斯軍大可揮師東進,橫穿孚日山脈圍攻斯特拉斯堡。
但是那樣的話,羅斯就難以在法蘭克攫取屬于自己的利益了。
攻打“帝國派”貴族是羅斯軍作戰的理由,軍隊師出有名,最終將戰場聚焦與巴黎城也就順理成章了。就是相關理由或許在很多貴族看來過于虛偽,但勝利者是不會被戰敗者指摘的。
黑狐得到了留里克的直接授命,他分出了一部分精銳士兵交給羅斯王管理,剩下的拿騷-科布倫茨軍仍保有戰力。
屢次三番吃到戰爭紅利的科布倫茨農民,他們對戰爭充滿了興趣。若有新的戰爭,農民們再不是拿著鐮刀鏈枷充當武器,而是披著
鎖子甲、頭戴鐵皮盔,手持貨真價實的鐵劍與戰斧。
歷次作戰后的戰利品武裝了農民,其中身材體格的佼佼者都被黑狐編為了戰士。
春耕已經結束,農民又都開始陷入無所事事的生活。和平的日子里農民會在農閑時飼養牛羊家禽,靠著有限的畜牧業,向領主老爺繳納羊毛、皮革、奶制品等增加收入。
曾經,科布倫茨當地人都直接向“羅馬皇帝”效忠,如當地多達三萬人只向拿騷-科布倫茨伯爵效忠了。
伯爵是索菲婭,她如今還只是少女。真正管理一切事務的就是擔任威斯巴登男爵的黑狐本人。
羅斯王給予黑狐進軍命令,其中關鍵的一條便是要求他想辦法組織出一支規模達到兩千人的軍隊。
組織手頭現有的軍隊,再就地招募一些民兵,將傷愈的羅斯傷兵再次編入軍隊,把留駐科布倫茨的工匠隊伍編入軍隊,前前后后也只能組織出一千人。
黑狐完全不擔心無法按照大王要求組織出足夠軍隊。
就在摩澤爾河與萊茵河交匯的科布倫茨三角洲地帶,當他下達集會的要求后,整個盆地地區的村莊集體出動,連新歸順的村莊也都前來看熱鬧,浩浩蕩蕩一萬多人齊聚三角洲處的“德意志之角”。
當時的場面一度過于熱鬧,人們的集體喧嘩化作低沉轟鳴,就好似科布倫茨背靠的母牛山都在低聲哞哞叫喚。
多個木箱拼成平臺,小胖子黑狐驕
傲地站在上面。
哪怕他扯破喉嚨地宣講,也會被民眾的喧嘩所淹沒。他沒有奮力吶喊,也知道對眾多農民講話,話語越簡單越好。
廣大貧窮的農民需要什么?歸根到底就是眼前可見的面包與黃油,以及未來可期的面包與黃油。
貴族們往往只顧得自己享樂,手下領民過著怎樣的日子與貴族何干?凍死餓死,那也是平民自己平日不虔誠被天主責罰,亦或就是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