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雷登城慘遭屠戮,連修道院都被付之一炬,想必城中所有的財富也都被潰逃的赫伯格伯國軍搶走了。
諾米諾伊與他最后的戰士們怒不可遏,原本士兵們加入麥西亞-薩克森-南特聯軍就是非常苦澀的。得知這一噩耗后,所有的苦澀扔到一邊。至少麥西亞國王打贏戰役后,都妥善地在安排教士監督下埋葬了死者,活著的人當了一段時間的“伐木奴隸”,到底也沒有人被蹂躪致死。
兩廂對比,逃跑的雷諾是真的魔鬼心腸。
曾經殺得勢同水火的兩軍構成聯軍,他們順利從arza地帶橫渡維萊訥河,實際意義地進入了赫伯格伯國,也是史無前例的從對方意想不到的區域進入。
聯軍忍受著小雪,他們在arza地帶休整了一天,所有人不分貴賤吃著同樣的食物、烤著同樣的篝火,所有士兵維持著充沛體力,還因降雪影響,他們吃得的食物更多,在這一問題上雷格拉夫很樂意投入大量資源,確保戰士們在惡劣環境下還能繼續打硬仗。
但在諾米諾伊和他的戰士們看來,幾天以來發生的事情,證明著雷格拉夫的結盟誠意非常充分。而且更為恐怖的是,聯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雷格拉夫,竟然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成功維持著五千大軍完成行軍、渡河以及繼續進攻的態勢,士兵們斗志昂揚,僅靠君主的威望可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雷格拉夫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答案也許就藏在日常中。
僅從個人感受而言,幾日以來諾米諾伊心情非常舒暢。
戰士本就有戰死的覺悟,兒子埃利斯波是戰死的,作為國王,諾米諾伊必須將個人的悲劇放在一邊。早知當初出現的麥西亞軍隊,借他三個膽子也不敢激戰,寧可全軍逃跑也要避其鋒芒,然后再找到好時機遣使商議和談。
付出巨大代價后,局面終于控制住,可惜在新的軍事行動中,強大的布列塔尼只是做配角了。諾米諾伊無奈的接受自己的新身份,關于如何更好地進攻瓦納斯城,他主動為聯軍獻計獻策。
林子旁的篝火堆劈啪作響,雪籽輕易被熱力烤成蒸汽,arza的龐大營地中所有戰士舒服地烤火,每個人手里捧著木碗,里面是熱騰騰的煮燕麥,配菜多是一塊腌咸魚。
arza的河灘是一片鹽澤,因為注入基伯龍海灣的河流流量季節性波動巨大,每到冬季枯水期必會出現大規模海水倒灌,待到豐水期淡水又占上游,無數歲月拉扯下,灘涂地帶已經時常能析出芒硝,偶爾就能析出可使用的鹽。所以渡河之際,好事的戰士將手伸到河里,意外發現那是咸水。
積雪覆蓋鹽堿地,但諾米諾伊非常清楚本地的情況。
他身披厚實鹿皮,大胡子被篝火熱力烤得顫抖。他已經與在場的貴族們閑聊了很多,雷格拉夫覺得老人已經放棄了很多芥蒂。
按照諾米諾伊的說法,原來布列塔尼喪失瓦納斯城控制權后,損失的不止是一座城,還有整個海灣,以及煮鹽的美好灘涂。
退到山區的人們幾乎喪失了廉價獲取食鹽的能力,在和平的日子里,不得不出售大量皮革換取必要的鹽,一來一去王國一直遭遇法蘭克人的盤剝。
誰都聽得出老人的言外之意,所謂戰爭結束后,看在聯盟的份兒上,布列塔尼一定要拿回瓦納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