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逃亡回維斯比的人們,他們驚恐地看到,土丘東邊的戰場大地在燃燒,像是無數的怪物從冥界鉆出,有仿佛陣亡者的靈魂還在與恐怖的羅斯軍交戰。
陣亡的羅斯軍戰士陷入烈火中,這一宿烈火持續,直到天明火焰仍未熄滅。
現實地說,要把尸體在柴火中燒成漆黑骸骨或是灰燼,或許需要一天的時間。羅斯人可以慢慢等待,他們當然也需要好好的修正。
然而對于留里克,他的確不需要急迫地兵臨維斯比城外。
那座沒有圍墻護衛的城市,大軍隨時都可以出入。
留里克的想法比較與眾不同,他的解釋讓族人們紛紛閉嘴。
“我們不需要僅僅休息一天就去,我們要等待,甚至等待兩天三天。逃跑的家伙已經沒了戰斗力,他們海上逃亡就是被我軍擊沉。他們會陷入到恐怖中,會精神錯亂,會自相殘殺,最后不會剩下多少活人。他們最后的人會派信使來乞求我們手下留情,我當然可以赦免很多婦孺的命,但是作為代價,就是我們獲得除卻他們生命外的一切。”
的確,哥特蘭人現在就剩下大量的女人孩子與老家伙,他們的青壯年戰士和丹麥傭兵,每一百人里已經陣亡了九十九個!
沒有人再相信哥特蘭人是一個威脅,他們以及他們的維斯比城,完全是待宰的大肥羊,何時動刀子就看屠夫的心情咯。
就如留里克希望的那樣,維斯比成立的恐怖氣氛正在發酵。
六千名哥特蘭軍戰士出征,僅僅是半天的戰斗就落得功虧一簣的結果。他們到底損失了多少人?恐怕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只有極少部分的壯年戰士逃了回來,可以說這些人就是貨真價實的懦夫。那些最勇敢的男人一直在與羅斯人拼命,最終落得個全部死亡的悲慘結果。
大部分的富貴商人、小富之家,經此一戰宣告崩潰。
維斯比的捕魚業、煮鹽業和羊毛產業當是經濟支柱,承載經濟的根本主要依靠壯年男子的勞作。現在,整個維斯比十室九空,留守的那些老人震撼于族人的徹底失敗,他們試圖和逃回來的女戰士聊聊,得到的多是她們失心瘋的尖叫。
這一戰哥特蘭軍實質戰死四千余人,活著逃回來的幾乎都是女戰士與少年戰士。這些人裝備窳劣,體力與技戰術皆劣勢,其存在價值更多是充場面。
打敗敵人的關鍵,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留里克有意按照這一套東方孫武、西方克勞塞維茨總結出的戰略模式行事,結果便是如此之慘烈。
倘若加上決戰前的兩次大沖突和一次小沖突,哥特蘭人累計損失的兵力高達六千余人,即白沙港之戰殲敵一千五百,盧庫盧耶村莊之戰殲敵五百。丘下埋伏之戰與最初的登陸戰,也有超過三百人的斬殺。
除此外,羅斯軍已經俘獲的超過一千人,并悉數帶回了后方。
哥特蘭人的凈損失接近八千人,這顯示在維斯比,便是偌大的定居點陷入恐怖的蕭條,部分棚戶區完全變成了鬼城,只留下稚嫩幼兒的苦惱,以及歷經失敗作戰后的女人哀嚎聲。
有五戶大商人成功逃回了維斯比,他們拖著幾乎散架的身體,與決戰日的傍晚聚首議事庭。
祭司們一臉悲哀,大商人們滿是苦楚。
哈拉爾垂頭喪氣地盤腿而坐,苦悶地嘟囔:“現在該拿出一個對策。”
“對策?還有什么對策?!”一商人暴起,接著又緩速坐下心灰意冷:“哈肯已經完了,我親眼看到他被俘獲。我就是想不通,羅斯人怎會有這樣的實力?他們居然在陸地上擊敗了我們,現在我手里就剩下十幾個傭兵,以及二十多個豢養的奴隸。他們再死了,我只能親自去殺敵。”
“你還想著殺敵?不要妄想了,我們必須逃跑。”另一商人似乎提出了可行意見。
“逃?逃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