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覺得它像水一樣?你看看我。”
說罷,古爾德做出一記瘋狂舉動,之間打端起油燈,令那燃燒的棉線湊近自己的杯子。一瞬間,古爾德的小牛角酒杯就燃起火焰——酒燒起來了。
“啊!這是怎么回事?你在喝什么?這是酒?”奧托大呼不可思議。
“這就是酒,所以我叫它神之酒。”古爾德自豪的說,“偉大的首領,我花費巨款買上這樣一瓶酒,你覺得是否值得?”
“值得。酒還能燃燒?我聞所未聞。”
古爾德笑了笑,接著當著奧托震驚的臉,將燃燒的烈焰一飲而盡,然后打了一記滿是酒香的飽嗝。
他接著自豪的侃侃而談:“可以燃燒的酒,難道不是神之酒嗎?”
“的確是個奇跡,我竟然不知道法蘭克人還能制造這種奇跡。”
古爾德聳聳肩,“我猜,它也不是法蘭克人做的。我更樂意相信它是羅馬人創作的。”
留里克因為喝了一些酒,他的臉色逐漸紅潤起來,整個人有一種迷糊的感覺。古爾德談到了烈酒的來源,難道它真是源自羅馬人?
其實,事實比這還要復雜。包括玻璃瓶與瓶中烈酒,無論是法蘭克人還是東羅馬人,他們都是賺差價的中間商。
西方世界是埃及人最先發明了酒精蒸餾術,他們這么做是為了制作一些可溶于酒精的香料,目的一開始頗為單純。
該技術逐漸傳向北方,就傳入古老的阿拉伯半島,進一步傳到了古代波斯。當地人本就會釀酒,亦是樂意蒸餾酒精處理香料。
這個時代的阿拉伯世界完全禁酒,蒸餾酒制造香料的技能卻并未被廢除。
還有一些當地的醫學者認為,香料必是圣潔之物,用香料溶液涂抹傷者化膿的傷口,可以驅散導致膿腫的邪惡之物。膿血被引流,之后涂抹香料溶液。
如此高濃度的酒精一下子殺滅了傷口的各種細菌病毒,傷口得意快速恢復。
這一經驗被繼承下來,醫生認為是那些溶在烈酒中的香料幫助傷口更快愈合,殊不知烈酒才是良藥。
然而他們是絕對禁酒的,在這方面東羅馬的日子就更為世俗,東羅馬人可以喝酒。
廣大的東羅馬人中,實際主體民主已經逐漸為古斯拉夫人取代。南下的斯拉夫人甚至已經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定居下來,他們雖然說起了希臘語,生活愈發像是希臘羅馬人,但他們仍然保留了許多古斯拉夫的習氣。
例如,他們對于酒的喜愛是不因任何因素所能改變的!王者勒令他們處于宗教或是健康等緣由禁酒,騷動就會立刻爆發。
各地的斯拉夫人的態度非常堅決,哪怕糧食不夠吃,也必須拿出一部分麥子釀酒。他們無法想象沒有酒的日子,哪怕一千年后也是如此。
哪怕是住在諾夫哥羅德的斯拉夫族群,他們要給羅斯人一大筆麥子的“稅”,拋去口糧和種糧,就是半饑半飽也要釀酒。
阿巴斯王朝坐擁了埃及、安納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這樣的大糧倉。他們有足夠多的糧食,也就能大肆制造酒精。他們只把酒精作為香料溶劑、藥品和燃燒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