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漂向庫爾蘭,大軍應當在那里修養一整天,返航之旅最快也要六天左右,最終所有人就能回到自己的羅斯堡,可以向親人們講述自己的赫赫武功。以及拿著分配到的大把銀幣,排著隊跑到鐵匠鋪那里,繳納欠款或是簽署新的訂單。
阿里克手里的鋼劍證明了它的戰術價值,所有的年輕人都在幻想,當今年的冬季再度到來,自己就該把舊武器扔掉,未來的所有戰爭,就該拿著亮閃閃的鋼劍斬殺強敵。
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鋼劍,固然每個人都能擁有一筆巨款,最終獲得鋼劍,也要考慮鐵匠的工作效率。
鋼劍要晚一些獲得,現在,許多年輕人的目光已經瞄上了那些可憐的俘虜。
不少人心里一直醞釀著一些念頭,礙于現在還不安定,他們的意念被壓制住。
羅斯人唱著古老的歌謠劃著船,自我歌頌著可以講給子孫后代的全新豐功偉績。
一條全新的前往哥特蘭島的航線被確認,只要走這條航線似乎永遠可以偷襲哥特蘭島脆弱的南部,就是中途需要在庫爾蘭地區停靠。
在羅斯人的世界觀里,廣袤的大地,地廣人稀才是最為常態的事情,像是羅斯堡這樣的定居點,已經是他們對于“城市”概念的極限規模了。
其實當下的諾夫哥羅德,也是一眾斯拉夫人家族的聚合物,核心家族掌握地理優渥之地,在沃爾霍夫河畔建立了一個大型定居點,并被一大票小型定居點環繞。核心區域的人口,也與羅斯堡的規模是一個級別。
這就是諾夫哥羅德,當地人嚴重依賴大湖和河流對田地的灌溉。他們也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整體,更沒有建設城墻的打算。
環伊爾門湖有許多斯拉夫人定居點,脫離這片區域,就是真正的黑熊為主渺無人煙。
庫爾蘭地區的情況更加原生態,這片深入海洋的半島,最近的大型人類定居點就是港口城鎮里加。除此外,僅有極少數的居民以小型聚落的形式在庫爾蘭發展。因為他們的土地與氣候,完全可以種植冬小麥,以及黑麥、燕麥。生存方式決定了,庫爾蘭本地居民非常樂意沿著河流建立定居點,他們必須使用淡水灌溉。
羅斯人的大軍帶著一大票戰利品,經過漫長的航行,終于在天色暗淡的時候,所有人看到了遠方的彼岸。
“現在把風帆收起,我們劃槳沖灘。”旗艦的哈羅佐夫一聲令下,他的船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其他船只紛紛效仿。
因為到了下午時分,南風明顯有所加強,這使得羅斯人的船速也提高到劃槳沒意義的地步。
船只趁著開始漲起的潮水,紛紛靠近滿是晶瑩砂礫的海灘。
又是一片原生態的海灘,溫暖的南風夾雜一絲海腥味,吹拂著所有登陸羅斯人那飄逸的金發。
男人們都下了船,那些被繩捆索綁的俘虜也都被卸下。
他們解開了俘虜腳上的繩索,令其淌水抵達海岸,接著又將其聚攏到一起。
這些跪坐于沙灘的俘虜都是女人,每個人的臉上充斥著哀怨與疲乏。從上一個黑夜開始的驚恐與充斥整個白天的饑餓感,弄得每個人的都失去了抗爭的力氣。
如果俘虜足夠有力氣,就會試圖逃跑。
羅斯人就是要使用“饑餓戰術”拖垮俘虜,以體現勝利者的威嚴,從而成功的馴服。
羅斯人的大斧開始砍砸岸上的橡樹和松樹,大量的樹枝被抱到海灘。不久,傳統的火絨鉆木技術引燃了一攤篝火,很快,海灘的火堆增加到十個。
一批特殊的鐵板被從戰船上拎出來,同時出現的還有石臼,和明顯熬煮用的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