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大型的青銅材質的壓鑄模具生產完畢了,加之配屬的杠桿系統,制作這樣一套全新的“玻璃器壓鑄機”,就消耗了克拉瓦森四天的時間。
對此留里克也有些遺憾,僅僅是一套結構簡單的“特種手動沖壓機”,制造它真的很難嗎?但事實更為現實。倘若不是留里克親自指導,克拉瓦森和卡威,這輩子都不會想到杠桿組合構成的機械。或者說,他們的生活中本身不存在任何機械結構的器具的,因為留里克來了,也就有了機械。木頭做的機械仍是機械。
至此,時間已經是八月五日了,可以燃燒的酒,它到現在仍不存在。
這天下午留里克照例又來了,他已經收完了所有鐵匠拿出來的銀子,此乃自己的“煉鋼分紅”。
比起這筆錢的收益,留里克更關心交待給克拉瓦森特別任務是否終于完成了。
“終于完工了。你覺得怎么樣?留里克。”克拉瓦面對著自己拼湊而成的足有一人高的木結構機械,不由的感慨一番自己多日的辛勞。
“我覺得還行。但愿它像看起來的這樣好用。”
留里克的目光特別看著那巨大的青銅臼,以及壓力沖頭。這兩套機構并不會讓本時空的匠人感覺陌生,這套組合根本就是石臼的放大版本,恰恰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澆鑄這樣特殊的青銅件,實在考驗鐵匠的冶煉能力。
相比于別的鐵匠,一年以來克拉瓦森和卡威的冶煉水平突飛猛進。他們為了能更高效的冶煉海綿鐵,乃至大規模的劍胚滲碳,一個更大一些的泥筑火爐已經投入使用。
某種意義來說,東方人的高爐技術,就是在追求冶煉效率最大化的理念下,不斷的制造更大規模的爐子,最終量變成了質變。體型巨大的爐膛帶了了極為強大的鎖溫能力,更強勁的鼓風機,使得高爐能長時間維持極高的溫度,以至于持續冶煉熔融狀態的生鐵水。
克拉瓦森家的新爐子不過是比以前的爐子的爐膛大了約莫50%,爐壁更厚了,皮囊鼓風機也變成了兩個。
新爐子的冶鐵效率更高,爐灰清理效率也很高,當然,它熔化陶土坩堝里的青銅液,效率也是前所未有的。
消耗了大量青銅材料,以及不斷調試后才做好的杠桿系統,終于可是投入制造了。
但話也說回來了,克拉瓦森實在有些質疑。
“留里克,你覺得我們為了制造一個大型玻璃器皿,就耗費大量青銅料,制造這么一套機械,真的值得嗎?”
“為什么不值得?當然值得。”
“我……就是有些擔憂。如果完成了你的計劃后,這個機械就沒了用武之地。”
“你害怕我荒廢了它?”留里克笑了,“我的朋友,你為何不用它持續制造大型玻璃容器呢?你不覺得,它可以取代木桶,成為新的儲存麥酒,或是別的什么東西的容器?”
“咦?這倒也是,比如儲備你說的可以燃燒的酒?雖然我更青睞于橡木桶。”
留里克搖搖頭,接著他親自好好審視一番自己要求制作的機械。他的小手尤為伸進青銅臼里,還特別觸摸了那巨大的反射金光的青銅沖頭,不由搖搖頭。
“留里克,你覺得不妙了?”克拉瓦森問。
“有一個問題。”留里克扭過頭,那腦后的金色馬尾也為之甩動,“臼里太粗糙了。我想你還要好好打磨一下。”
“好吧,既然你非常堅持,就是這份工作仍要耗費時間。”
“無所謂。”留里克聳聳肩,“如果它不夠光滑,我們的器皿無法制造。對了,壓鑄之前,里面要刷上一層木炭粉,來作為防粘連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