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意見吧。”留里克又問。
“真是個好名字。要不……”
“嗯?”
“這孩子畢竟也承載著我故鄉族人的期望,我……可以加入一個后綴。”
“當然。你是母親,你有這個權力。”
“奧斯本的誕生是光榮的,就加上slav的后綴。”
“Osbeornslav?就這么定了!”
奧斯本斯拉夫,就是嬰兒的名字。這個名字混合了北歐與斯拉夫兩種文化,意味著這個男嬰是對于兩個族群權勢的繼承。
作為孩子的父親,留里克在心中暗暗做出了規劃。
基于歐洲的傳統,一個人的名字無法做到東方那般的精細復雜。美好的詞匯用作男女人名,但好詞匯的數量并不多,如此一來為了做到很好的區分,人名就會增加前綴后綴詞匯。
自己的嫡系后裔,因母系是斯拉夫土生貴族之女,她的后裔就當加入“slav”的后綴。
自己還有十名斯拉夫族裔的妾室,但她們出身頻繁,其后裔雖然是羅斯貴族,是不當享有“slav”后綴的。但那些孩子也當享有特別的后綴,或者說是姓氏。安娜的子女就姓安那諾夫,貝拉的子女就姓貝拉諾夫,西西婭的子女就姓西西亞諾夫,以此類推。
故而嫡系的奧斯本斯拉夫的全名,按照諾斯語的寫法便是Osbeornslav·Rurrikson·Princprus(羅斯王公),若按斯拉夫語寫法又是Osbeornslav·Rurrikovich·Princprus。
正式的名字固然很長,這孩子的通用小名就是奧斯本,而斯維特蘭娜更樂意親昵地稱他為奧佳。
孩子是連夜有了正式的名字,次日天一亮留里克便正式宣布了兒子的名號。
孩子的全名被寫在硬紙上,張貼在豐收廣場的公告欄。
格倫德帶著兄弟們又是敲鑼打鼓走街串巷,向民眾宣布王子的全名。
豐收廣場為此聚集了大量民眾,他們對孩子的名字品頭論足,其名號隱含的政治意味已經再明確不過,它意味著兩個大型族群的融合,更意味著羅斯王公留里克是真正地側重于公國東方部分的事業。
關鍵就在于孩子名號可以進行拆解,Os可以解釋為“東方”和“神”,beorn的念法與bjorn相同,故而可以解釋為“降生”與“侍衛”,而slav的意思極為單純,就是光榮之意。
人人都可有自己的理解,那些頗為敏感的客居貴族們都相信所謂的“東方”解釋,羅斯王公就如之前會議上所描述的那般,羅斯公國的主體已經在東方,本來并無統領西方瑞典之意,實在是諸多貴族推選才不得不得到瑞典王位。
但在比約恩看來,留里克給兒子取的名字就是對自己的瘋狂碰瓷,他越是想月覺得此名字的本身就是挑釁。
他比約恩的名字是侍衛,所謂自家家族的侍衛。留里克的兒子的名字豈不若“光榮的神的侍衛”,格局一下子變大了。
那又能如何呢?馬上就是諾夫哥羅德之行,比約恩努力做到不去關心留里克喜得一子這件事。他就是想好好看看,羅斯人在東方開辟的新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可否配得上光榮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