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積善深深一嘆,只是固執己見地說道:
“兒子,有些話我跟你說了你可別不愛聽:”
“人在做,天在看。”
“做好事肯定不是白費功夫,老天爺不會總讓好人吃虧。”
“呵呵...”
余慶習慣性地翻了個白眼,滿臉不屑地說道:
“爸,這事你跟老家的鄉親們說去!”
“當年的事你都忘了?”
“我這次回老家,他們可都還在背后罵罵咧咧地嚼你舌根呢!”
余積善被兒子狠狠噎了一下。
有些事說起來的確令人心寒:
他十幾年前就憑借努力在近海市開起了屬于自己的餐館,在這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或許只是普普通通的小角色,但放在當年那個貧窮落后的老家農村里可就算是早早有出息的大人物了。
而余積善又天性善良,做好事不求回報,看到親戚和鄉親家里有困難總會忍不住幫上一把。
這下好了...
鄉親們婚喪嫁娶,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閑著沒事,就沒有不來找他借錢的。
就連村里造橋鋪路的公事,村干部都不忘在千里之外打個電話過來,跟余積善好好聊那國家倡導的“先富帶動后富”的大道理。
余積善一開始能幫的忙都幫了,能借的錢都借了,一時之間博得贊譽滿滿。
可是,人心哪有知足的?
還錢的一個都找不見,來借錢的反而越來越多。
而余積善就是一個開餐廳的廚子,又不是什么開扶貧基金的大老板,哪來那么多錢供他折騰?
升米恩,斗米仇。
在余積善因為經濟問題接連幾次向鄉親說“不”,又按捺不住向幾個鄉親催著還錢之后...
他馬上就從村里人見人愛的“余大善人”,變成了村民口中“一有錢就忘本的土豪劣紳”。
鄉親們不光沒對余積善說過一次謝謝,反而還天天在背后念叨著他的自私和摳門。
他存著好心,辦了好事,最后反倒是得罪了一村子的人。
更糟糕的是,他借出去的錢也都沒能要回來。
余慶每每想到這事就覺得憋屈,所以一直將他這個爛好人老爸當成反面教材,告誡自己不要濫發好心。
“爸。”
望著再次犯起老毛病的老爸,余慶只能無奈扶額低嘆:
“我都說了多少次了!”
“這世界上有些人就是不值得善良以待。”
“再說你都已經一大把年紀,有房貸要還,有孩子要養,能不能不要再這么天真了?”
“你要是沒有這臭毛病,我們的日子能過得這么拮據?”
“不。”
余積善固執地搖了搖頭:
“哪有人天生就是壞的呢?”
“我們只要真誠待人,人家肯定也會拿好心回報我們。”
“舉個例子?”
余慶攤了攤手,一臉淡然地問道:
“你幫過那么多人,哪個人回報你了?”
“有人念著你的好嗎?”
“那些欺負人的家伙,有誰被你感化了?”
在今天之前,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根本沒有”。
余慶現在倒是知道了個李悟真,但他當然不會在給老爸做思想教育的時候,把這個對自己不利的消息說出來。
所以,余慶自信自己只要一拿出這招殺手锏,他老爸馬上就會被懟得啞口無言。
不過,余積善這次卻并沒有像以前那樣沉默不語:
“當然有了!”
余慶震驚了:“在哪?”
“哈哈。”
余積善得意一笑,說道:“對門的老周知道嗎?”
“知道啊。”
余慶點了點頭,然后突然覺得情況有些不對勁。
只聽得余積善繼續說道:
“他以前不是一直在樓道里亂扔垃圾嗎?”
“你還埋怨我不該幫他倒垃圾,還說這種人永遠不會改,就讓那垃圾臭在他家門口。”
余積善笑得愈發開懷:
“我剛剛回來的時候,正好碰到了出門喝酒的對門老周。”
“他今天不光主動倒干凈了自家的垃圾,遇見我時還好聲好氣地叫我余大哥,還當著我的面夸我養了個好兒子。”
“老周他還說了:”
“這兩天要是有機會,可一定要帶兄弟來照顧照顧我們家的生意!”
“......”
余慶一陣沉默。
看到老爸臉上那憨憨傻傻的笑容,余慶只能無奈扶額低嘆:
“唉...”
“算了,您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