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個大小世家家族,很快被全數擒獲,一家老少不分主庶,所有分支的家人全部被押送到長安。
在長安萬民的圍觀之下,皇城廣場再次蹲滿了整整十萬人。
“家產充公,家主處死,其余人等,填入工廠,自力更生,十代不得為官!”
李世民的旨意,很快下達。
上千個家主排成一排,在午門斬首。
三億多兩白銀被從他們的地窖被挖了出來。
四億畝地的良田被充公。
古玩房產不計其數。
而大唐貞觀中期,可耕種土地不過是十三億畝,占了接近三分一。
延續數千年的世家政治的模式,終于伴隨著工業帶來的巨大戰斗力差距而結束了。
皇權不下鄉的狀況也改變了。
李世民的官府,權力一下子達到了巔峰。
“就算不搞工業和商業,這筆土地到手,大唐的土地矛盾也能頃刻化解……”
在李世民召開朝會研究這四億畝土地如何處置的時候,戶部尚書戴胄感嘆道。
“陛下,微臣認為,這批土地應該保持國有,然后成批承包出去,讓那些地主集資開墾。”
長孫無忌拿出了他早已想好的方案。
這批土地現在是充公了,李世民吃到手的東西,怎么可能會放出來?
既然如此,那就誰也別動所有權。
土地終究要人耕種,那他長孫家族完全可以代為組織生產。
他主動提出這個方案,確保國家對這些土地的所有權,然后他再和李世民合作牽頭,中間的利益他自然能分一杯羹。
剩下的湯湯水水,才是其他人的。
至于人手那就更加不需要擔心了,本來大唐耕種人口就過剩。
原本依附這四億土地為生的上千萬農民,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再補充足夠的農業機械,就能實現機械化種植。
事實上長孫就在早已在農機廠出現的時候就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經驗又有資金又有足夠的管理人才,他絕對能幫皇帝把這些土地經營得漂漂亮亮的。
“陛下,微臣認為,此策穩妥!”
工部尚書、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士廉,這個眼皮松弛外貌神似蘇大強的大佬,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微臣附議!”
“臣亦附議!”
關隴集團的官員,紛紛出列,拱手下拜。
那些非關隴集團的官員,猶豫了一下之后,也走了出來支持。
畢竟長孫家族自己是吃不下這四億畝土地的,他們是牽頭,其他人跟在后面,一樣可以包下一部分。
如何分配雖然是長孫無忌說了算,但若是反對,那肯定是連湯和喝不上了。
利益面前,他們選擇了合作。
于是出現了所有文官和部分武將,加起來超過四分三的贊同票。
至于那些武將,大部分則冷眼旁觀。
海外的收益才是軍方的大頭,國內那一畝三分地,他們興趣不大。
“準!”
伴隨著李世民點頭,由李世民做大股東、長孫無忌牽頭,所有朝堂大佬做小股東的國營農場,取代了世家。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