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必定方寸大亂,不知道該怎么辦。然而沈東凌早已預料到公孫瓚態度必然惡劣,這些言語也都在自己意料之中。
“哈哈哈哈!”沈東凌朗聲大笑,“公孫瓚!你被困管子城百余日,豈知這天下局勢已經截然不同,自朝廷改刺史為州牧,一洲軍政皆為我執掌!你公孫瓚雖為中郎將,有權有勢,但你終究是我手下將士,就你玩忽職守、貪功冒進,致使損兵折將、賊患橫行,幽州百姓慘遭劫掠殘殺,多的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輩,勞苦大眾苦不堪言!我大可以就此定你死罪,先斬后奏,朝廷也絕無二話!”
公孫瓚大驚失色,失聲大吼:“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朝廷怎么可能讓地方官員有如此大的權力?!你!你!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越俎代庖,肆意辱沒殘殺朝廷直屬命官!你!你!你這是造反,對!你是要造反啊!你之罪行當上報朝廷,治你個株連九族之罪!”
公孫瓚說的本沒錯,朝廷本不可能給予地方官員如此大的權力,但現在的朝廷已經不是原先的朝廷了。政局動蕩不安,朝廷勢弱,自顧不暇,更無力管控地方,時至今日,已無法再將權力牢牢的握在手中了,只好放權各地,讓地方官員自己想辦法維護地方穩定。
地方官員擁有此等權力,等同于割據一方,不怪公孫瓚不相信,同時也可看出,朝廷已經勢弱到何種程度。
這公孫瓚性情爆裂,手段狠辣,絕非易于之輩。歷史上,劉虞擔任幽州牧后,性情溫和,毫無魄力,也沒有手段,被公孫瓚壓得死死的,到最后其本人連帶妻兒均被公孫瓚所殺。
沈東凌不是劉虞,此時的公孫瓚也不是“白馬義從”。
“造反?你自己看清楚!本幽州牧所言,是否虛假?”
說完,沈東凌就將朝廷給自己的任命書砸在了公孫瓚的身上。
公孫瓚撿起任命書,打開,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著上面的文書,臉色青白變幻,瞳孔迅速縮小,持卷的雙手不可控制的顫抖著,渾身顫栗亦不可控。
對于公孫瓚這個不穩定因素,沈東凌不會有任何妥協!
要么收歸麾下,為自己效命;
要么依法定罪,直接處死!
斷不會給他第三條路可走!
直到此刻,公孫瓚終于感到了恐懼,與此同時,自己也不由的疑惑起來:自己本是為了感恩這位新來的幽州牧派兵解救被圍困的自己,本應和和睦睦,有禮相待,怎么能成了這般模樣?
公孫瓚又哪里明白,這一切都在沈東凌的計算之中。
無論是論功行賞之際將他晾在府外,還是自己被冷落后的過激反應,這一切都是沈東凌算計好的,是為了收服自己做的準備!
而現在,后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