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場帶給自己的是優化萬物的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殺死這只牛蛙必然也是通過‘優化’實現的。”
“而這種優化,對牛蛙而言是有害的。”
李石聯想到之前的地鐵社死事件,頓時又想到了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不管是牛蛙還是人,體內寄宿的微生物肯定繁多。
他拿手機上網搜了一下,在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網站上找到一篇名為《細菌主宰人體——與我們共生的微生物》的文章,看完之后,大受震動。
人的身體內寄生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其數量是人體細胞總量的十倍!
這海量的微生物與寄主人類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有人能掌控這些微生物,無疑是間接掌控了人體的健康!
而其他動植物體內,也和人體一樣,有著或多或少的微生物,影響著它們的健康!
“自己應該是通過優化牛蛙體內的微生物,導致它體內原本和諧共生的微生物群落開始紊亂,從而讓它急速病死……這簡直是殺生于無形。”
“如此看來,地鐵上那兩個人突然肚子不舒服,也的確可能和自己有關。”
李石有點懵,細思極恐!
他告誡自己,以后一定要慎用異能,不要輕易動“惡念”,尤其不要輕易對輻射范圍內的人動“惡念”。
一時間,李石還聯想到很多。
影響被動優化的變量有兩個:距離、喜愛程度。
影響主動優化的變量是三個:距離、喜愛程度和主動意念。
兩種模式的差別就在這個“主動意念”上,這個變量大有文章,自己今后得好好研究。
比如說這次的驗證試驗,自己對牛蛙的厭惡情緒,就是一種主動意念,它雖然沒有直接作用在牛蛙身上,卻間接促使牛蛙體內微生物進行主動優化,從而打破了牛蛙體內微觀世界的平衡!
……
總結而言,在主動優化模式中,“喜歡”等正向的意念,能直接優化實驗對象。
而“厭惡”等負向意念,則會通過優化其他有聯系的存在,間接讓實驗對象產生負面效果!。
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其目的,都是為了盡可能實現自己的“意念”!
這簡直絕了!
來源于“紫魚”的優化能力不是網絡小說中死板的“系統”,尤其主動優化模式,充滿了靈機造化。
李石腦海中忽然覺得,以后想要利用好優化異能,還得多學習,多讀書,不但要盡可能掌握多的科學知識,最好還涉獵一些哲學思想。
“被動優化模式倒是比較單一,在輻射場范圍內的一切,自己情感上喜歡的,會有優化效果,情感上不喜歡的,或者無所謂喜不喜歡的,輻射場就相當于不存在。”
實驗繼續。
李石開始盯著那只還活著的牛蛙,對其施加不好的意念,也就是“惡念”。
這一次,他把手懸在牛蛙上方二十厘米處——相當于讓牛蛙離自己更近一些。
十一分鐘后,牛蛙開始暴躁起來。
沒多久,第二只牛蛙也挺直了。
李石看看時間,十五分鐘多一點,比第一只快了一分鐘。
連續兩次驗證,都得到了證明,而且這次驗證,還證實了距離在主動優化模式中的作用。
“以前看修仙小說,有些厲害人物,可以通過惡念殺人……如今自己的惡念似乎也可以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