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接上回分析
3、憑借市盈率(pe)、市盈率相對增長比率(peg)和市凈率(pb)這三大基本的財務指標就能準確地評估股票正處于低估值區間還是高估值區間,從而制定買賣策略。
很不幸的,我們又要開始學指標了,畢竟如果我們要知道一家公司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需要看的肯定就是數字。
不過萬幸的是,本章我們只用學三個。
(1)市盈率(priceearningsratio,簡稱pe)
我們打開任何一個股票軟件,點進某一支股票界面,軟件上直接就會告訴我們市盈率pe是多少。
pe代表了這個公司的股價是它每股盈利的多少倍。
換言之,pe是一種倍數概念,這種倍數衡量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究竟是它每股能夠產生收益的多少倍。
比如公司a每年給股東每股賺10元,該公司的股價是100元,市盈率pe就是10。
當pe等于10,代表公司a如果按照目前的賺錢速度,得再賺10年才能讓公司價值真正等于它目前的價格。
當pe等于60,代表公司a如果按照目前的賺錢速度,得再賺60年才能讓公司價值真正等于它目前的價格。
大家發現了么?
pe其實代表的就是按照目前的股價和公司的賺錢能力,市場基于這家公司的估值究竟透支了它未來多少年的業績。
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么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
如果我們給一個普通高校畢業生定一個pe,該學生本科畢業,畢業后在二線城市找到了一個年薪十萬的工作,這個年輕人的估值如果是1000萬,那么pe就是10倍,該年輕人得工作十年,每年收入都得是十萬才能讓他的實際價值等于我們給予他的估值。
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同,市場基于它的pe往往不同,有些行業因為穩定且有前景,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給出的pe往往就高,反之一些夕陽行業市場給予的pe相對就低。
大家如果知道了pe的定義,就應該明白pe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一定靠譜。
比如我們剛才給那個年輕人估值1000萬,但他接下來的每一年賺的都是10萬是不是確定的呢?
很顯然,不是。
這個年輕人可能因為刻苦努力,勤奮上進,又會做人,獲得了領導的賞識,于是升職加薪,第三年就拿到了30萬年薪。
但這個年輕人也有可能下個月就發現這份工作不是他喜歡的,覺得做起來沒激情,沒干勁,于是突然換了一個年薪五萬但他喜歡的工作。
再或者這個年輕人沒換工作也沒升職加薪,但他就是很倒霉地有天被情敵盯上,然后這個情敵還是個混混,本來只是想教訓下他,結果一個不小心把這個年輕人給捶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