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接上回分析
2、股份回購
股份回購,就是誰的股票誰買回去。
比如貴州茅臺的股票如果由茅臺公司自己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就屬于公司層面的股份回購。
作者認為:
第一、回購的活躍度和公司的股價一般負相關,股價的下行容易刺激回購的活躍度。
第二、高質押、低估值或者現金流充裕是公司回購的必要條件。
高質押的公司更愿意做回購,因為持續下跌中爆倉的風險顯著加大;估值分位相對較低的公司愿意做回購,因為有足夠的估值安全邊際。現金流少的公司顯然沒法做回購。
從邏輯上來講,股票回購之后二級市場的流通股減少,并可能減少總股本,繼而可能增厚每股收益,這會對股價有一定支撐作用,但其實效果并不好。
公司進行股票回購之后,股價大概率還是維持原來的趨勢,回購并不能對股價形成有效支撐。我想這是因為在回購的時候,上市公司更多考慮的是基本面的因素,它們沒有辦法左右市場下跌的趨勢,更沒有辦法預測個股的走勢。
不過,那些愿意回購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規模比較大的回購,還是值得研究的。
公司回購股份這事兒其實只是公司和管理層的表態,如果基本面不是太好,再怎么回夠也于事無補,看看現在的某空調公司,曾經的現金奶牛,家電行業永遠的神,前不久放出了一個大規模股份回購計劃,用于提振市場信心。
但上雪掃了一眼它目前的股價走勢,依舊是“一瀉千里”,如同決堤的黃河水,止都止不住。
所以大家別看到某個公司出了回購計劃就覺得股價有支撐了,就傻傻的買入,我們看公司還是要看公司本身業務行不行,尤其是看未來的增長性有多少。
買股票買的不是公司現在的業績,而是它未來的業績,股價反應的也不是公司現在的價值,而是投資者對于公司未來業績的預期。
商品的價格反應的是商品的價值,但是股票的價格反應的一定、必定且永遠是投資者預期,這個區別大家一定要深深印入腦海里。
上雪再重復一遍:
買股票買的不是公司現在的業績,而是它未來的業績,股價反應的也不是公司現在的價值,而是投資者對于公司未來業績的預期。
比如一家非常能賺錢的公司每年凈利潤增長率30%,但是投資者覺得它明年會漲到60%,于是大家給出了這家公司很高的估值,但到了明年,當這家公司公布業績預報的時候,發現依舊只增長了了30%,那么公司的股價一定會面臨大幅回撤。
是這家公司不賺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