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利率——衡量一家公司自己多能賺錢(越高越好)
4、主營業務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衡量一家公司究竟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往壞的方向發展(凈利潤增長率大于主營業務增長率)【嚴選指標:連續8個季度收入增長率都為兩位數】
5、經營性現金流——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靠自身產品和業務回血(高于同行業)【嚴選指標:現金收入比高于100%】
6、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會因為短期還不上債而關門歇業(都大于1且兩者數值非常接近)。
7、商譽凈資產比——衡量一家公司的商譽減值風險(商譽凈資產比超過50%的公司直接剔除)
8、研發支出——衡量一家公司是否重視研發投入(只有提供ict產品和服務,或者屬于醫療器械、制藥、汽車類企業需要關注這一指標)
9、恒生ah股溢價指數(代碼是hsahp)——衡量a股的估值究竟比港股貴多少(高于125可以多配港股,低于115可以多配a股,該指標只適用于大盤寬基指數)
備注:嚴選指標適用于在好公司中優中選優。
三、估值模塊(判斷一家公司應該在什么價格買進或賣出)。
(1)市盈率(priceearningsratio,簡稱pe)——適用于評估整體
pe代表了這個公司的股價是它每股盈利的多少倍。
pe其實代表的就是按照目前的股價和公司的賺錢能力,市場基于這家公司的估值究竟透支了它未來多少年的業績。
pe會隨著市場行情波動,不同公司之間差異也比較大,有些公司護城河很長很寬,競爭對手少,產品又好,市場上的投資者愿意高價買這些公司,故市場給出的pe在30以上。
而有些公司常年受冷落,pe徘徊在10附近,一趴不動就是好多年,只有遇上個大牛市才有可能被吹起來一下。
作為投資者,我們要正確看待pe。
雖然很多書上說高于30倍的pe基本就是高估了,低于10的pe就基本可以買進了,但也不是絕對的,很可能你買了一個pe小于10的公司,你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誰知你買入后發現它的股價三四年都不漲,有些不僅不漲,反而還變成st然后直接退市了。
pe更適用于看整體,不同國家不同公司的不同板塊里上市的公司,市場基于的平均估值往往不一樣,但如果我們將時間拉得足夠長,就可以得到一個分板塊的pe平均數,這個平均數可以模糊地告訴我們,某個指數目前究竟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
(2)市盈率相對增長比率(peg)——適用于評估個股
peg是有pe衍生出來的一個比率,由股票的未來市盈率除以每股盈余(eps)的未來增長率預估值得出。
我們看一家公司到底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只要記住一個結論:
第一,把這家公司最近一年的凈利潤增長率找出來;
第二,用這家公司目前的市盈率pe除以這個凈利潤增長率,得到peg的數值。
第三,如果peg小于1,說明股價低估,越小就越是被低估;如果peg大于1,說明股價被高估,且越大就越是被高估。
如果我們投資那些peg低的,長期穩定的大公司,雖然不會一夜暴富,但長期持有下來基本也不會虧錢。
(3)市凈率(pricebookvalueratio,簡稱pb)——適用于評估銀行和保險板塊。
pb中的p是價格price的縮寫,而b就是凈資產,即每股的股價比上每股凈資產。
pb可以告訴我們,我們究竟花了幾倍的錢,買下了一家公司的資產。
這個指標適合用了評估那些業務不怎么增長的銀行和保險股,其他的那些周期輪動、高速成長或者業績很好的龍頭白馬都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