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準備上大學的時候,他想申請哈佛商學院,他認為在哈佛他將收獲威望,以及未來的重要人際關系網。
他沒有依靠老爸,事實上他老爸因為在政壇上沒什么朋友其實也幫不了他,巴菲特就自己去哈佛面試。
面試結果不理想,哈佛招生的面試官拒絕巴菲特的理由居然認為巴菲特看起來不像19歲而像16歲,而且情緒更是只有9歲,總之就是個小屁孩,不配進入哈佛。
上雪也不知道這位拒絕了未來股神的面試官后來怎么樣了,不過都到2020年了,就算再丟臉估計也掛了。
巴菲特被哈佛拒絕了也沒多沮喪,立刻就翻開報紙開始找下家,他在報紙上看中了一個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是的,沒錯,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是那個改變了巴菲特一生的男人。
巴菲特后來經常在公開場合強調,他的老師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國倫敦。證券分析師。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代表作品有《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等。
巴菲特讀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他認為這本書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格雷厄姆也因此成為了巴菲特崇拜的對象。
格雷厄姆是哥倫比亞的教授,因此巴菲特就申請并最終如愿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學習。
人生就是那么奇妙,那些看似不順的命運,其實是上帝故意為我們設置的路障,為的是讓我們走上一條更好更光明的道路上去。
投資市場其實也是如此,很多熱門周期股的價格已經很高了,甚至今年都翻倍了,不少小伙伴都惋惜自己沒有上車,錯過了這一波漲幅,但殊不知目前看上去美麗的火光都是致命的,你現在知識體系還沒有搭建好,冒然沖進去,也是拿不住的,不虧個30%估計你都不會離場。
其實就算再好的公司,我們之前沒有發現,也不要著急,更不要在它價格奇貴無比的時候買進去,因為無論多好的公司,多好的行業,其實都有暴跌下來的時候,就連茅臺在歷史上都暴跌過好幾次,我們要在好的東西便宜的時候入場,不要跟著市場上的喧囂聲打自己都看不懂的仗。
現在你看起來沒有賺到的錢,其實大多數都是你真正進場后,虧出去的錢,沒進場,至少就沒虧,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從小其實學習成績不算太好,經常被老師認為是學渣的巴菲特,在上了大學后學習熱情就跟開了掛一樣。
大學的課堂幾乎就被他玩成了他跟老師的一對一私教課,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巴菲特在下面不停提問,他跟老師一問一答,其他同學幾乎就成了擺設。
在大學里,大部分人都在混學歷,只有巴菲特是用生命在學習,他可以引用教材里任何一段話,七八百頁的書,他不知看了多少遍,他熟悉書里的每一個例子。
上雪看完巴菲特的這段經歷后思考了一下,為什么一個從小學習吊兒郎當的孩子在上了大學后就開始打了雞血認真學習了,我思考的結果是:巴菲特遇上了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巴菲特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是什么?
當然就是賺錢。
大學里他學的內容本質上就是教他如何賺錢的,所以他跟一塊干涸的海綿一樣,饑渴地吸取著每一滴水分。
大學能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多少人,都上到大三大四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他們對他們學的知識沒有任何熱情,好像為的就是一個本科學歷。
如果你不幸是上雪說的這類人,那么希望你在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時候可以順利轉專業,或者至少是除了出了社會后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