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他選擇打坐恢復修為的大山,距離死亡沼澤尚遠,四周山峰靈氣充沛,山下人類聚居地也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下山之后李飛得知,這座山叫“桐木山”,因盛產桐木而得名。
桐木因質地輕韌,不易磨損開裂變形,是打制家具的上好木材,尤其適合用來制琴,大名鼎鼎的“桐木琴”便是以此木制成。
北方數百里外,是西南地區第一大城“芙蓉城”,本地居民憑著向芙蓉城輸送桐木,倒是十分富裕。
桐木山南麓有一座“土皇鎮”,因居民信奉一位叫“土皇”的神靈而得名,鎮中建有土皇廟,香火十分鼎盛。
李飛騎著阿寶來到鎮外時,頓時引起了轟動,聽到消息的許多居民都跑來圍觀。
“這是貔貅?怕是都成精了吧?”
“格老子,老漢我活了半輩子,還沒見過這么大的貔貅,肯定成精了。”
“貔貅背上的人,應該是修真中人吧?”
“那肯定的,常人如何能收服如此巨獸?”
貔貅在西南地區十分常見,且與人類相處和諧,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居民們倒也并不畏懼。
有時還會有貔貅偷偷跑進居民家中,舔舐他們燒菜的鐵鍋,時常會把鍋咬壞,居民也只是自認倒霉,不會傷害貔貅。
因為貔貅被人們視為瑞獸,貔貅出沒之地,妖邪不生,也不會發生災荒,故而又有“辟邪、天祿、百解”等別號。
不過李飛覺得,應該是大熊貓對生存環境要求比較高,不會去窮山惡水的地方棲身,專往山清水秀之處去,所以才造成這個誤會。
說到底,是地方好才會有大熊貓,不是因為有大熊貓,才會風調雨順,人杰地靈。
這就跟僵約世界一樣,不是魔星出世就會帶來滅世大劫,而是有滅世大劫魔星才會出世。
但人們很多時候,往往分不清其中的因果關系,因而造成許多誤會。
由于貔貅總把鐵鍋咬壞,一開始人們以為這家伙吃鐵,還叫它們“食鐵獸”。
后來有聰明人經過研究,才發現貔貅并不吃鐵,被咬壞的鐵鍋碎片沒有少,都掉在灶里了。
只是因為那鐵鍋中有鹽味,貔貅舔鍋只是為了吃鹽,之后便沒有人再叫它們“食鐵獸”。
所以說,貔貅他們見多了,只是沒見過這么大的,更沒見過有人以之為坐騎,這才是他們跑來圍觀的原因。
李飛沒有理會議論紛紛的居民們,此時他讓阿寶在一個奇怪的人身旁停了下來。
那是個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長得十分魁梧雄壯的漢子。
他雙肩一左一右各扛著一根成人腰身粗細,長有丈余的桐木。
這倒不是此人奇怪的地方,以他那肌肉虬結的體形,扛個幾百斤倒也并不出奇。
奇怪之處在于,此人雖然體形壯碩,但他的臉卻顯得十分稚嫩,就像是還沒長開一樣。
他雙目清澈質樸,滿臉憨厚,此時正避在路旁,扭頭看著阿寶發愣。
李飛注意到,在此人身后不遠處,還跟著一名瘦小枯干的老者。
那老者似乎對這壯漢十分看重,只是當李飛出現后,他的目光就被李飛和阿寶吸引。
李飛目光閃了閃,輕輕一縱,飄然落地,走到那壯漢身側,微笑抱拳道:“這位兄臺,在下有禮了。”
“呃……我,這個……”那壯漢見狀頓時有些手足無措,下意識的轉身想要正對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