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米上雕刻?
米雕?
在場的所有買家,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覺得非常地新奇,竟然還能在大米上雕刻!
隨之而來的,則是覺得好奇,大米那么小的施工面積,是如何做到在上面手工雕刻的?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大屏幕。
在三維模型的動態展示下,米雕也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以一種橫空出世的姿態,展現著中華微雕的無二絕技。
幾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四百多個字清晰地展現在眾人的眼前,即便是在高清放大鏡的作用下,也挑不出任何的瑕疵,不談別的,光是這書法,就給人一種別樣的享受。
“今有奇巧人曰子瞻,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
坐在那里的劉晉元,只是大概掃視了一下屏幕上的三維模型,心中就已經震驚到了極點。
這雕刻功底,也實在太強了些!
正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微雕的精妙之處就在于在極小的空間上進行藝術創作,華國的微雕發展至今,最小的雕刻嘗試也不過是牙雕。
至于說大米?
從來沒有人嘗試過。
或者說,從來沒有人敢嘗試過。
因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可如今,這個叫子瞻的不知名藝術家,竟然就成了華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膽地在大米上進行了雕刻創作。
盡管只是雕刻了一些字,可是在劉晉元看來,這絕對是微雕發展的一大步。
重新定義了微雕之“微”的極限!
“毫厘千鈞,鐵畫銀鉤,真正達到了書法跟刀法筆意的完美統一!”
劉晉元完全陶醉了,無論是雕刻的布局,還是刀法的掌握、書法的寫意,創作者都控制得極其完美。
劉晉元也不得不承認,換作是自己,未必就能做得這么好。
甚至,他都沒有在大米上嘗試的勇氣。
而拍賣現場的那些買家,也紛紛評論了起來。
“頭一次聽說有米雕,看來這個子瞻非同尋常。”
“這篇《核舟記》少說也有幾百字吧,能夠在一粒米上雕刻出這么多的字,而且書法如此寫意,著實了得。”
“何止是書法了得,這篇《核舟記》本身,就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
“好一個一粒米內藏世界,半邊鍋里煮乾坤,此等豪邁的氣勢,真想認識一下這個子瞻。”
“雖說立意新穎,書法功底了得,但就我看來,藝術方面還是差點意思,而且這個子瞻,也把自己夸得太神了吧,一點都不謙虛。”
面對現場買家各執一詞的評價,周靖沒有絲毫的動容,只是默默地看著這一切。
米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小王,大王這張牌還沒有打出呢。
而大小王組成的“王炸”,才是這次拍賣的最大亮點。
“這份米雕作品《核舟記》,總計432個字,全部由藝術家子瞻手工雕刻而成,而接下來要展示的,則是這一次套作的主題作品-【核舟】,同樣是一個全新的微雕形式!”